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元语言能力

(2018-05-22 23:21:22)
分类: 个人写作
http://s4/mw690/001tOc6gzy7n5gatVSj83&690

都是孩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元语言意识”给你解释

作者:吴骏(Richard Jun Wu)

著作权声明

作者保留所有相关权利,未经书面正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新浪博客内转载引用,需注明“作者吴骏”和“转载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


经常被问到“您是怎么学习英语的”,“您的孩子是怎么学习外语的”的问题,感觉有必要向家长朋友介绍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有利于家长高瞻远瞩,把握学习方向。今天先介绍一个“元语言能力”。


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0.png?tp=webp&wxfrom=5&wx_lazy=1只听说过“语言能力”,还没有听说过“元语言能力”!


是的,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元语言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语言快,有的慢?为什么世界语言大会上,会出现精通多门语言,甚至熟悉几十门语言的牛人?

语言才能真的是天生的吗?

这些问题,人们好奇了很多年。

一件事情有很多个原因。孩子学第二语言的快慢,也有很多个解释。其中之一就是元语言能力(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称为元语言意识)。

http://s8/mw690/001tOc6gzy7kFDPUUV987&690

最简单说,元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当作一个客观的物体,意识到语言和语言所指的东西是分离的。

例如我对我5岁的孩子说:“爸爸好饿,能吃掉一头牛”。他大笑,并且模仿造句:“我能吃掉一辆火车。”这些句子本身是傻呵呵的,但是事情很有趣,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语言游戏。吃牛,吃火车,和它们的字面意义是分离的。


元语言能力的飞跃,是在孩子学习书写前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家庭里,学习书写的时间不一样)。通过学习符号书写,儿童开始真正把语言当作客体。但是,和很多能力一样,元语言能力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


1岁:元语言能力在一岁就开始发展。如果一岁的孩子开始停顿,开始修正自己说的话,开始因为自己被误解而重复自己的话,这个时候,他的元语言能力就开始了。


2岁:2岁之前,正常发展的孩子已经学会基础性的元语言技能,例如,针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大人或孩子,陌生人或幼儿园小朋友,他会使用不同的音量和音调:或是大声,或是小声;或是协商,或是命令。


元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终生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针对不同的交谈对象,根据具体的情境,选用不同的交谈方式,监控自己的言语给听者带来的反应,调整交流方式,包括选用不同的身体语言,选用不同层级的词汇,等等,都涉及元语言技能。就像犹太谚语说的:“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吃饭和说话”。


孩子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长大,抚养人和孩子一起有意识地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伴随着语言的游戏,伴随其他思维力的成长,孩子的元语言能力会逐渐提高。因此,在英语课堂之外,不必绝对排斥母语或方言的学习。孩子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长大,从小学习多种语言(包括方言),是有利于认知发展的。对于大龄儿童,需要适度的语法学习,借助抽象概念体系去掌握语言的深层结构。


元语言能力强的人,把(一门)语言当作活物,当作(一个)发展和变化的事物,随时准备修改自己原先学习过的语言规则。反之,元语言能力弱的人,把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学新东西慢,打个比方,学新东西,就舍不得割肉。因此,元语言能力弱的人,思维中的教条主义较多,不能意识到语言现象和其它现象究竟是什么关联,甚至混淆语言本身的要求和其它来源的要求。国内社会围绕英语学习有一些无效争论,往往是因为争论的参与方缺少元语言能力而紧抓教条不松手。


忽视元语言,只谈语言,就容易陷入“脱离语境死抠字眼”的险境,但是当事人可能对此毫无意识,甚至乐此不疲。应试英语学习,就是脱离“元语言能力”的英语学习。以后有空再就此写点东西和大家分享。

http://s16/mw690/001tOc6gzy7kFDNHtx58f&690

 欲深入了解元语言意识,请看下面这段英文和译文: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objectify language as a process as well as an artifact. The concept of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is helpful in explaining the execution and transfer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across languages (e.g. code switching as well as translation among bilinguals).Metalinguistic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ability to consciously reflect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by using the following skills:

元语言意识指的是把语言(当作一个过程也当作人造现象)客观化的能力。元语言意识的概念有助于解释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知识的执行和转移(例如双语者当中的编码转换以及翻译)。元语言可以归为一种能力,它通过一下技巧有意识地反思语言的本质:

  1. an awareness that language has a potential greater than that of simple symbols (it goes beyond the meaning)

    1.意识到语言有更大的潜力,不只是简单的符号(语言超出意义)

  2. an awareness that words are separable from their referents (meaning resides in the mind, not in the name, i.e. Sonia is Sonia, and I will be the same person even if somebody calls me another name)

    2.意识到词语独立于它们的指代物(意义位于我们的心智当中,而不在名称当中,例如,“Sonia(女子名)就是Sonia”,"我还是我,即使有人用其他的名字叫我")

  3. an awareness that language has a structure that can be manipulated (realizing that language is malleable: you can change and write things in many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if something is written in a grammatically incorrect way, you can change it)).

    3.意识到语言有一个可以被操控的结构(意识到语言可以被锻压成形: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改变和书写语言(例如,如果什么东西写下来语法错了,你能改变它))。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is also known as "metalinguistic ability", which can be defined similarly as 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can also be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reflect on the use of language. As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grows, children begin to recognize that statements may have a literal meaning and an implied meaning. They begin to make more frequent and sophisticated use of metaphors such as the simile, "We packed the room like sardines". Between the ages of 6 and 8 most children begin to expand upon their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and start to recognize irony and sarcasm. These concepts require the child to understand the subtleties of an utterance's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元语言意识也被称为“元语言能力”,就像元认知(对于知道的知道)那样被定义。元语言意识也可以被定义为对语言使用的反思能力。随着元语言意识增长,儿童开始意识到陈述有字面的意义,也有暗含的意义。他们开始更经常使用隐喻,使用更复杂的隐喻,例如明喻:"我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屋子里"。在6到8岁的时候,大多数儿童开始扩展他们的元语言意识,开始认识讥讽(irony and sarcasm)。这些概念要求儿童理解语句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微妙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