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廪食以数百人”究竟何解?

(2014-09-02 09:59:05)
标签:

滥竽充数

词语分析

语文

语法

英语

分类: 个人写作

http://s9/mw690/001tOc6gzy6LIQEa4IM18&690


【原创】“廪食以数百人”究竟何解?

作者:吴骏

彩色排版在电脑页面或新浪博客App当中打开阅读效果更佳

这是一个关于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原文如下: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其中“廪食以数百人”一句,从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一直有争议。

有人把“以”解释为“给”。

“提供粮食给数百人”,文意不通。宣王是给南郭先生一个人粮食,不是给数百人粮食。

《中学语文》1991年第07期 上,郑伟彬撰文提出:

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以”字。这个“以”应作“如”讲,用同《冯谈客孟尝君》“食之,比门下之客”的‘比”。吴昌莹《经词衍释》和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均日:“以,犹‘如,也。”徐仁甫《广释词》亦日:“以犹‘如,,同动词。”

我认为“以”作为“如”可以接受,但不够准确。因为“如”翻译成现代汉语,仅有“等同于”略微通顺:

提供了粮食,就好像(如同,等同于)数百人。

变换一下,即:提供了好像如同,等同于)数百人的粮食。

粮食不可能“像人”,或者“如同人”。呵呵。要把语意补充完整,需要加入“数量”。

本文作者:吴骏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英国荷姆斯学院中文教师    摘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


著作权声明:本博客除注明转载的文章之外,所有博文均为吴骏、柴林、吴韵喆原创。电子转载或摘引(包括微信、微博、个人空间、qq空间、网络论坛等各种电子传播途径)请务必详细注明出处,含作者、篇名、网址,注明“引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effkreisler”以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请不要对原文做任何修改。纸质媒体使用,应该事先得到我们许可,并支付稿酬。若有侵犯版权行为,我们将委托广东海派律师事务所莫俊律师全权处理。

“以”在这里的意思是“在/到达......的规模/数量/范围”,相当于英文的 at/to the amount of。根据上下文分析,更接近to  the amount of,原句含有“居然都到达了数百人的量”的意思。也可以简略地作为“等同于”理解,这并不违背原意,只是减少了信息含量。为了通顺,可以直接翻译为“提供了数百个人吃的粮食”,这时又发现,“以”字在原文里完全多余了。这很正常,因为原句是状语后置,“以”字原先就有一部分引导词的功能。功能性词汇翻译的时候不出现实际意义,是很常见的。




结论:

原句可译为:“提供了足够数百个人吃的粮食”,

或“提供了相当于数百个人吃的粮食”,

“提供了数百个人吃的粮食”(省略译法,不能算错),

或“给他的粮食足够数百个人吃”(不违背原句意思的情况下,重新构句,比较顺口)


或“给他的粮食等于数百个人吃的”(不违背原句意思的情况下,重新构句),

或“给他粮食,达到数百个人吃的量”(忠于原句的结构,补充原文省略掉的“数量”的语意)。

以上都是可以接受的,究竟哪种更好,见仁见智,可以继续讨论。



本文作者:吴骏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英国荷姆斯学院中文教师    摘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



著作权声明:本博客除注明转载的文章之外,所有博文均为吴骏、柴林、吴韵喆原创。电子转载或摘引(包括微信、微博、个人空间、qq空间、网络论坛等各种电子传播途径)请务必详细注明出处,含作者、篇名、网址,注明“引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effkreisler”以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请不要对原文做任何修改。纸质媒体使用,应该事先得到我们许可,并支付稿酬。若有侵犯版权行为,我们将委托广东海派律师事务所莫俊律师全权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