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红蟳)的分类概况 (锯缘青蟹 + 拟穴 + 榄绿 + 紫螯青蟹)
标签:
美食海洋生物螃蟹青蟹锯缘青蟹 |
分类: 海洋生物 |
二、栖息环境
1、盐度
2、温度
三、食性
四、经济价值
青蟹发育情况鉴别:
名称
未受精蟹
瘦蟹
花蟹
膏蟹
菜蟹(肉蟹)
肥育:采用人工养殖的方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饵料,在短时间内促使卵巢充分成熟(膏蟹),雄蟹增肉肥满(肉蟹,未受精的雌蟹育肥后也叫肉蟹)
软壳蟹的养殖
软壳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正常的生长季节之后,选择个体重在20-60克之间的青蟹,用于软壳蟹的培育。
分类
东南亚渔民对青蟹的习性进行深入的观察,分为两类,即:
A「邦哈溫」(banhawin)意即较少挖洞、行自由生活的螃蟹,指的是锯缘青蟹与特兰奎巴青蟹,他们体型型巨大,在螯足与泳足上有明显网状花纹,螯足腕节外侧面末半部具有两枚明显的棘刺。觅食方式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在涨潮时从泥洞里爬出,随着潮水游至浅水区域,以螯足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B「馬莫賽」(mamosain)指会挖掘深洞的青蟹,即榄绿青蟹与與拟穴青蟹,体型较小,无明显网状花纹,螯足腕节外侧面末半部缺乏两枚明显的棘刺。觅食方式可能为守株待兔型,即守在洞口,等待潮水帶來猎物。
一)锯缘青蟹 Scylla serrata ,其螯足与泳足有明显的深绿色网状花纹,因此有「沙蟳、花脚蟳」的俗称。倾向于栖息在盐度稍高的大洋性水域,有时可在离岸50公里出捕获。额缘齿高,尖钝形。体型最大,甲宽可达 28公分,重达 3 公斤!因此英文名為巨泥蟹(giant mud crab);东南亚、南亚地区称其为「斯里兰卡蟹」(Sri Lanka crab)。台湾鱼埕中也能发现见其踪迹,但由于食量大,不如拟穴青蟹受欢迎。拉丁学名“serrata”为“无齿”的意思,指其前侧缘与额缘为锯齿状。
http://s1/middle/50d952e9g93d651ad9390&690
二)拟穴青蟹 Scylla paramamosain ,英文名(green mud
crab)“绿泥蟹”。背甲淡青绿色,闽南俗称「粉蟳、白蟳」。额缘齿中高,三角形。甲宽达15公分,在四种青蟹之中青体型最小。由于性情最温和,对海水盐度变化适应力最强,是理想的养殖品种,所以有「正蟳」之称,是市场最常见的青蟹品种。拉丁学名“paramamosain”意指会挖掘深洞的螃蟹,因此称为「拟穴青蟹」。
http://s15/middle/50d952e9g752fc96945ae&690
三)榄绿青蟹 Scylla olivacea ,螯足橙紅,因而俗称为「红脚蟳」,也有「番蟳」之称,英文名则为橙泥蟹(orange mud crab)。额缘齿低,圆形。体型不大,甲宽可达 18 厘米。攻击性强,密集养殖容易造成互相残杀,较不受欢迎。拉丁学名“olivacea”意为橄榄绿的意思。
http://s15/middle/50d952e9g93ddfc43681e&690
四)紫螯青蟹 (特兰奎巴青蟹) Scylla tranquebarica ,其螯足为明显的紫色,英文名为紫泥蟹(purple mud crab)。额缘齿中等,钝形。甲宽可达 20 厘米,盛产于东南亚各岛屿沿岸,我国少见。
种名「tranquebarica」,模式标本产地位印度印度东南岸的特兰奎巴(Tranquebar = Trankebar)地区。
http://s16/middle/50d952e9g93d74c94baaf&690
這4種青蟳的形態十分類似,因此其分化應屬於較晚近的年代,且種化的機制屬於異域性(allopatric)的地理隔離,而非競爭的結果,因為競爭性種化會造成明顯的形態差異,如達爾文雀。造成地理隔離的成因可能是幼體成長與存活的最佳鹽度不同,例如鹽度達34度以上的紅海,以鋸緣青蟳為主;南中國海的大陸沿岸多見擬穴青蟳,鹽度介於
32 至 34 度;優勢種為特蘭奎巴青蟳與欖綠青蟳的東南亞島嶼沿岸,其環境鹽度多在 31 度以下。
食疗作用
红蟳在沿海群众的眼里,多半当作滋补珍品看待。根据民间的说法,吃紅蟳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少年、产妇坐月子、神经衰弱、男人肾亏、中年秃发、老人眼濁、畏寒怕冷等症狀均有疗效,有孕者吃紅蟳则可使胎儿更强健。腹部抱卵的「摊花」雌蟹虽无食用價值,但据称可治婦、妇女女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