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巴马中庸智慧为何令安倍黯然失落

(2014-04-25 22:34:22)
标签:

日子

代价

于安倍

很简单

呼声

分类: 滔滔才是道

奥巴马中庸智慧为何令安倍黯然失落

老海

 

二难选择里,没有二。

中日之于华府,一个是华府若在亚太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妥善待之并最好是以善待之的新兴大国,一个是冷战以来几经“软硬兼施”才得以缔盟结伴同行且是亚太地区最为忠心的“老实跟班”;一个是以硬碰硬则会磕坏牙的硬骨头,一个是偶尔也会得寸进尺不太听使唤的硬货色;一个事关重归亚太战略的大得大失而不可轻易掉以傲慢,一个事关国际地位一贯的华府风格而不可轻易改辕易辙……

撞上这么个二难,奥巴马也会伤感生不逢时,伤感华府智库之不济。

 

在中日之间作出一个断然抉择,泾渭分明地非此则彼,那是华府所不愿的“选边站”,也是奥巴马很难两全其美的。而在二者间把持一个有所偏重又两边不失的中庸之态,奥巴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问题是,旧二难未去,新二难又来,偏重度和中庸度,同样不好把持。

出于不同的大局思维,中日政府同时对华府态度和华府作为都抱有各取所需的依赖。在此上,安倍尤甚于中国,不“嗷嗷待哺”于美国则无法满足对中国嗷嗷叫板和叫嚣的底气之求;相对而言,中国只有主权思想和和平主义的利益索求,没有需要叫板和叫嚣的国家对象及竞争对手,相形日本的浮躁固然就显得分外平和些。

中日这些微妙之差,奥巴马不是不懂,也不是故作无视和不睬。近一二年来的华府迹象说明,奥巴马正是因为太顾虑这些微妙了,特别是对日本的“嗷嗷待哺”无法正确把握判断,老是为其所动,为其情楚楚而心生怜悯,才一再迷失中庸之北。

这当是外媒剖析奥巴马访日前后为何抛出两番不同含意言论的相对客观的思维。

 

中国人要讲中国人的话,那是国家情感和立场的彰显之需。一定的情感彰显和坚定的立场坚持还是必要的,但我们同样需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奥巴马面对日本记者和面对国际社会里的左支右绌。

第一次声明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时,奥巴马还未动身前往日本,他还在华盛顿。第二次声明是在24日的东京记者会上,他已经跟安倍晋三做到了一块。但实际上,现场记者都能听得出来,奥巴马的政治屁股并没有跟安倍晋三完全坐到一块,尽管他们两人在所有的日本镜头里挨的那么近——一个“有心人”记者的突发奇问,暴露了这一令所有日本人都大失所望的“屁股照”。

一个华府无法回避也无法绕得过去的问题,一个很简单但却很能说明华府真实立场的问题:如果中国出兵钓鱼岛,美国出不出手?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奥巴马第一反应是含糊的,但这样一个含糊显然有失美国总统的智慧度,也显然对不住中国政府针对“美日安保声明”发出的和平呼声。安保声明已然满足了安倍的“嗷嗷待哺”——日本一获得奥巴马在华盛顿的声音,随即在国内发表不接受中国是大国的声明——算是完成了华府的“有所偏重”,寻求中日平衡的“中庸度”却还没有着落,中国那边厢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奥巴马人在日本,心,不能光顾着日本,他必须发出一个让中国和日本都能听得清楚并都能听出道道来的声音。

“并不是所有的武力冲突,都需要美军参与”。奥巴马话音未落,同在镜头坐一块的安倍晋三就很失落了。尽管他的政治修炼已经很老辣,那份失落却是无疑的。

这份失落,和华府决意有所偏重的中庸主义,都在今日正式发布的美日联合声明里体现无遗。最明显的是第5条,两国反对领土问题上使用武力。

这份美日声明在某些问题上显然过线,尤其是对东海防控识别区的指手画脚,中国外交部不可能不严正交涉。但总体上,奥巴马那份“无法回答”的尴尬式中庸还是很显然的。这于安倍政府,尽管久盼终来的华府态度可算一大宽慰,但奥巴马并不是安倍想象和声索中不惜一切代价而挺日的那种,就还是让日本不得不继续失落。

 

既然华府的中庸智慧无法两全中日,中日两国的失望和失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中国要想凭借大国崛起而一下子就超越日本数十年来在华府心目中的地位,那需要一个漫长的三方磕碰不休的过程。

现在,就正是这种磕磕碰碰的过程日子。

 

2014-04-25   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