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全民共诛陈水总
(2013-06-13 21:02:28)
标签:
得了天然东西于什么名字文化 |
分类: 以公民为师就得哭 |
要不要全民共诛陈水总
老海
1,不是不可共诛之,而是不可共失智
要不要全民共诛?要。对待丧心病狂,就该全民全心全意全舌头的去共诛。但,那该是非法治文明下的举国之为,该是感情主宰理智下的一次全民疯狂。
若为法治故,为更好的民生与更好的治安故,对待陈水总的丧心病狂,就该全面直面,全方位正视,全员全警的解构其犯罪心态的形成,任何一个看似“全然无关”的微因素都不能放过。
媒体可以倡导有失偏颇甚或迂腐过时的价值,因为它是媒体,不是政府。政府应该拿出一个科学而理性的姿态去高空瞰视厦门公交惨案内在的东西,因为它不是媒体,是政府,非以媒为体,而以民为本。
2,没有理智的民众,就没有理智的社会
厦门官方或指望,让陈水总的微薄消失便能一蹴而就使陈水总自撰的人生简历从此成为可以媲美外星人的不解之谜。因为破解不了外星人是否存在的谜,人类就不用担心外星人会攻击我们的星球。然而,外星人跟陈水总是两码事,如果不破解陈水总为什么攻击社会的谜,我们就永远要活在无休止的担忧与不安里。
陈水总不是外星人,在登上那辆公交之前,他就是跟我们擦肩而过的一员。而下一个陈水总,他现在就在我们身边肩旁,他比陈水总更需要我们,因为他还在努力接近我们,在努力的亲近我们的社会,难道我们不该为他做点什么,比如制止与劝阻,帮助与改善?
民众就是社会,没有民众就没有社会,没有理智的民众就没有理智的社会,民众一旦失智社会也随之失控。反之,如果社会动荡、不安、陷于混乱,于民众,那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意味着不再需要那个政府。
厦门的顾虑或在于此。但,民众几曾是此般?
3,一则微薄,一米向天纳阳的窗
微薄是什么?谐音之,围脖。一条围脖可以拿来缠住人的脖子从而窒其息而杀之,一则微薄则不能。一条温馨的微薄它能暖人,但是,陈水总的那则微薄却是寒人的,它让人不寒而栗,让你六月天里也要颤抖,哆嗦。
城管是必要的。因为有立法的支持,它的执法在时下法律体系里因而是无比正确的,只要不跳脚踩头。可是,当公民合情合理且已退到了最后的无奈与无力里的谋生手段被它依法而无情剥夺时,当它靠跟民生争夺城市街头空间并以胜利姿态告终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时,当市民因为自己原本就很弱势的权益被它反复强制剥褫而渐演成对社会不满甚或愤懑时,城管要管的内涵与领域也就大值商榷,大有推倒重置的必要。
当陈水总的个人苦楚简单明了的告诉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社会全体的呼吁才或可得以完美有力的去保障社会个体时,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出了一点点问题。
因而,微薄不再是媒体为之美其名的名字,陈水总的微薄也不再是什么围脖,它其实正是我们社会屋顶上的一扇窗户,向天纳阳,为光明与温暖而设。
4,“关窗”,民众失不了明;“开窗”,民众或更睿智。
社会需要民众,有政府的社会更需要有理智的民众。
那么,民众的理智从何来?从哪里沉淀?
每一起重大公共事件,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向天纳阳的那扇“窗户”,一如“跳脚踩头”之于延安城管粗暴执法真相,雷政富淫视频之于重庆高官腐败系列案,亦如陈水总微薄之于厦门公交惨案,。
重大公共事件里的“窗户”,其实正是事件偶然“开”给政府与民众共同透视社会内部构造与运转效果的天然窗户,是天然的、政府与民众有权共拥的社会观察资源。因而,厦门惨案后,陈水总微薄的蹊跷“消失”, 与其说是厦门官方对社会管理的自以为是与托大,莫若说是厦门官方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独占垄断。
让民众不明真相,厦门官方或因自大,亦或为避免民众恐慌,甚或恐予民找到有样学样的国家理由。但,不管基于什么或良善地为了什么,将民众置于“不明真相”的想法与做法本身就是一叶障目之腐愚。
“泰山”之大,不是一计“不明真相”就能叶障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