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李文瑞的十年沉冤该问责谁
(2010-03-07 12:05:36)
标签:
李文瑞高勇河北高院文化 |
分类: 我强打起精神 |
呼吁两会关注李文瑞的沉冤案,关注再审司法机制与公民申诉
天问:李文瑞的十年沉冤该问责谁
老海
问责双桥区法院?那可有点不对头。双桥是县区级法院,是中国最基层的法院。最基层的,基本功自然便最差,冤假错自然便难免。有了“基层法院”这护身符,双桥便情有可原。总不能要求一个孩子不许犯错吧。要问责,也得找双桥的“父亲”。
承德市中院是承德所有区法院的“父亲”,找父亲找它准没错。可是,父亲上面还有祖父,祖父上面还有曾祖父,总不能一路找到北京去。咱是问责,不是株连九族。再说了,北京山高水远,焉知河北有承德,承德有个李文瑞,李文瑞有段沉冤史呢。无知者无罪,北京便是一个无知的,无知此事,无知天下有冤假,自然无需自省。
还是该找河北高院去。可是,李文瑞是从高院那里找回十年前丢失的清白的。要不是高勇亲自督办,以高院之长的严威一声令下,李大爷现在恐怕还是李劳改呢。即如是,高院便是功臣,是青天大爷。当然不是青天老爷。封建时代的过时荣誉,咱今人今党不稀罕。李大爷要为这青天大爷谢天谢地还恐不及,岂能问责之?不能问。不能问。要问还是得不辞下问。
兜兜转转的,怎又回到了承德?回来就回来,回来就不能再客气。这承德中院就不是东西,能把拖字诀练到炉火纯青,一拖便是三年多,几乎便是一届世界杯。可是,最终的无罪判决书是它的字号,是从它的手里出来的纸化作品,李文瑞还得对此感恩,怎能问责呢?
既然不辞下问,咱就再往下去。反正国情都是“官压官,替死官”,谁在基层谁就是个替死的官。再说了,冤屈是从双桥区法院开始成形的,让它替死也不离谱。可是,这样一来,双桥就是又一个含冤的李文瑞,咱就变成了又一个糊涂判案的双桥。这事干不得。咱是冤大头,就更不能以冤制冤,亲手制造恶性循环。冤有头债有主,咱还是找该找的去。
可是,双桥不该替死了,谁才是李文瑞的冤头债主呢?承德中院?不像。尽管一份无罪判决书从承德中院送达到就居住在承德市内的李文瑞手上整整用掉了七个月的时间,那也是送达之错,不是沉冤之罪。河北高院吗?也不像。尽管一院之法官对李文瑞的沉冤都一度无动于衷,可院长高勇一下令督办,他们就都能高高兴兴并勇敢地动起来,拿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来重视,都还是一批能够听话的好法官、好干部。问之责之,便是甚之。
北京就更不像了。这是一套让人与岁月比寿的申诉机制,既能让含冤者激发出无比坚强的生存斗志,又能让人在漫漫修远且舟车疲顿的上访征途里获得强胜于健身馆里的强身健体。尽管不是一套很好很有效的申诉机制,但也算得上是一套很好的励志机制和一套很有效的健身机制,全民都能受益。这个功高劳苦还是要归功于北京。
兜兜转转,问来责去,咱还是白辛苦了。天下有冤屈可申,但无冤由可问责。真要问责了,也只是撞上一冤案便问责一之。可是,问责一个双桥,中国还有好几千个双桥;问责一个承德,中国还有好几百个承德;问责一个河北,中国还有三十个河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痛疼何时能了?河北不痛河南痛,湖南不痛湖北痛,冤案问责只是隔靴搔痒,聊平一时之民怨,聊解一时之官怒。机制一日不健全,天下沉冤仍将会此起彼伏,恶性循环于大江南北。
当年屈子天问,天不作答,今日老海天问也不作指望。不指望天答,不指望承德法院系统,也不指望河北、北京。是天问,就让它天天天问,天天天不答,天天如是。人会老去,天问也将老去。总有一天,会有人不作天问的。
到那时,一定是北京有人在人问。
2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