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整了一辈子,张艺谋只是一下

(2009-12-16 11:20:05)
标签:

三枪

新闻联播

口误

片名

张艺谋

文化

分类: 头头不是道

赵本山整了一辈子,张艺谋只是一下

老海

 

从片名看雅俗,减缩后的《三枪》多少能让人猜懂这两字的意思,保持原貌的《三枪拍案惊奇》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看过电影,再加上些许嬉笑后的浮想猜想,或许才能破解这深若天书的片名六字。而且还是牵强附会的。真弄不懂张艺谋要在片名上玩什么猫腻,但又不敢说他老谋子肤浅。人家的“大师”之名都派到国际上,五十年内恐怕也没人动摇得了。你敢牛逼!

 

还有你不敢牛逼的。全片不是赵本山赵家班“俗”家子弟二人转的笑料,就是《武林外传》里的无厘头。要说是无厘头搞笑,你却要担忧着心;说是惊悚悬疑,你却又想喷饭。不伦不类有那么点,拼凑出来的情节就是那么回事。美轮美奂也有那么一点,张艺谋的作品保准能看到招牌式的唯美画面和色彩。这就让你更疑惑了:电影竟然能这样拍!大师竟然也这样拍!

 

难怪韩寒说,该将张艺谋的《三枪》从京、省、市三地“驱逐”出境,将它“流放”到县级影院。那里,才该是它生存的地方。

 

这个时候,老谋子或许正在有点愁,怕《三枪》跑不到山高高水远远的县级影院去。韩寒这“馊主意”来得正是时候。及时雨了。

 

这事要回到《三枪》还在“娘胎”前。也就是韩寒说的“赵本山找到了张艺谋,两人拍一拍身上的土”的那天。韩寒只“记得”两人炕上说“艺谋,我们合作拍一个片子呗”这句话。岂不知,这话是两人炕上对话里的最后一段。之前还有一摞的话韩寒给漏了:

 

赵本山:哥们,俺这辈子都在忙乎着小品的出路。这些年呀,上了央视,走了东北三省,还拍了电视剧,就是没上过电影。俺知道,小品不是什么高雅,“二人转”就更俗,但老百姓喜闻乐见呀。老百姓喜欢,就一定不是啥坏事。不是坏事,俺就想着再整整高艺术地位。你看,俺头发都白了,这电影还是没整上。

张艺谋:这事不差。我来办。

赵本山:你办事,我放心。我那帮徒弟呀,这回可乐了。跟了我多年,生活没愁了,就是没人瞧得起。其实呀,人家瞧不起的不是咱的人,而是咱整了一辈子的东西,说那玩意不是东西。不是艺术。

张艺谋:我就来整一部不是东西的艺术。我这有现成的本子。就叫《三枪拍案惊奇》。

赵本山:怎叫这名?啥意思?

张艺谋:人家不是瞧不起你的东西吗?我就让他们目瞪口呆一次。先从片名开始,整点不明不白给他们。让他们想去。看去。看完了,就整明白了。整明白了,就会尊重你的东西。

赵本山:那不是我的的东西。

张艺谋:口误。口误。大家的东西。还是口误。是大家的艺术。说不定,央视的《新闻联播》也会来替老百姓整一整。

 

老百姓关注的,就是《新闻联播》想关注的。张艺谋的预测果然没有偏失。《三枪》11日公映,12日就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赵本山说的不错,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一定不是坏东西。《新闻联播》试图用《三枪》公映第一日的票房来说明了这个道理。可惜,就是没几人用心领会。

 

已经可以确信无疑,韩寒没理由没弄懂张艺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野路子拍《三枪》,他其实是在故意挂一漏万以抛砖引玉,好引出一个比他更“馊”更“坏”的志愿者,将《三枪》直接“绑架”到乡镇或村落去。果如是,老谋子指不定就会另拍一部《三枪绑架惊奇》来感韩寒和这个“绑架者”。当然,感谢的“真正主谋”一定不是老谋子。也不是赵本山的赵家班。那“真正的主谋”,可是天下所有的老百姓。

 

2009-12-16   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