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余秋雨的诈捐是被人阴谋出来的

(2009-06-19 08:39:39)
标签:

一份

辛德勒的名单

小人

萧夏林

中国

文化

分类: 以公民为师就得哭

揭秘:余秋雨的诈捐是被人阴谋诬陷

 

老海

 

 

 

小的酒肆案几上有一本《小人心理学》,店无来客又无聊缠身时就偶尔翻看。敬告各位,这书乃老海自撰自藏,并不打算出版,只是自用之物。且说这日正看到“无毒不丈夫”五字,目光忽地触及网上最新消息,得知余先生早已捐款3万本书到都江堰教育局之事,顿然对余先生的“诈捐公案”豁然开窍,晓得了余先生是如何被揪出来的,如何被打入“诈捐黑名单“里。不由得窃笑于内。

 

世上的名单不外乎有两种需要,一种是出于高尚,一种是源于卑鄙。“辛德勒的名单”属于前者。为了这名单,为了名单上几千犹太人的生命,身为工业巨子的辛德勒不惜倾尽家产与家业,不惜向纳粹党献媚进谗。这是一份世人不知晓的名单,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缘故,直到辛德勒生后,后人才知道二战期间还有这么一个伟大而高尚的辛德勒。

 

现在,咱中国也有一份名单。它的主人叫萧夏林。借用斯皮尔伯格的艺术手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萧夏林的名单”。需要交代一下,小的在这里借用斯皮尔伯格的语法是很有必要的。世人都知道,“辛德勒的名单”是因为辛德勒先生需要才诞生于世。而“萧夏林的名单”也是因为萧夏林先生需要了才诞生于世。两份名单都是源于主人的某些欲望才诞生的,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就很有必要套用斯皮尔伯格的冠名法,以期世人都能记住名单的主人是谁。

 

虽然都是主人的名单,都是为了满足主人的某些欲望,为了服侍主人的灵魂,“萧夏林的名单”与“辛德勒的名单”却是断然不同,无论是数量还是名单上的人,也无论人性。在“萧夏林的名单”上,十三亿中国人只有一个不幸的人“有幸”荣登其榜——这是一份只有一个名字的名单。换言之,这就是一份只为了“揭露”一个人诈捐的名单。再换言之,它就是一份有预谋的名单。

 

小的在《小人心理学》撰有一段话,今摘录如下:“小人恶谋。名于己者眈之,伺机待动,陷之于众,可望败其名而裂起身,终得取而代之。”这名单上的阴谋正与这“小人恶谋”如出一辙。小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对付比自己名气大的。第一步就是要眈之。“眈之”翻译到白话文,就是要死死地盯住对方,密切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找出对方的死门。然后就是“伺机待动”。动什么?当然就是动脑子,动歪脑子,动上小人习喜的恶谋,众目睽睽之下诬陷对方,让众人信以为真,让对方百口莫辩。对方身败名裂了,即便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这时候,小人便可得志,可以取代对方,恶谋得逞。

 

大家不妨也动动脑子。小的当然不是叫你们动歪脑子,因为大家都不是小人,都不会也不善于制造出一份“啥啥啥的名单”来。现在,你们都来动动逻辑的脑子。去年此时有多少人认捐?当然是无数。这是一个大国有大爱的国度。也是小的一直引以为傲的祖国。去年认捐者里有多少已经按时捐款了?至今未见有关部门公诸于众,小的也就无可奉告。萧夏林也是无可奉告。小的的无可奉告完全是因为小的一直不理不睬这事儿,然而,萧夏林的无可奉告却是因为有所理又有所不睬。为什么小的无可奉告与萧夏林的大相径庭呢?因为他动了脑子。

 

不难想象,萧夏林其实一直是在视若无睹他人捐款落实的事情,当然也就无可奉告已经按时捐款的人数。然而,萧夏林为什么能够向世人公布这份“萧夏林的名单”呢?为什么在无可奉告的同时却又可以有证有据有眉有毛地奉告某个人在诈捐?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萧夏林一直在高度关注某个人的捐款落实事。他眈上了这个人。咬上了这个人。鳖一样地。

 

这个人,当然就是“萧夏林的名单”上“有幸”荣登其榜的那个不幸人。这个不幸人,当然就是给公众骂到狗血淋头的余秋雨先生。公众为什么要骂到狗血淋头?因为“萧夏林的名单”上赫然只有一个名字,更因为萧夏林在公众的眼里已经赫然成了真理的化身。经过真理谋划的名单一经公世,全中国都知道,偌大的中国就只有你余秋雨一个小人在诈捐,不骂你余秋雨还能骂谁?不骂你狗血淋头那还叫骂!那还叫公众!

 

都江堰教育局已经站出来公布余秋雨先生的具体捐款事项,某些人咄咄相逼的捐款证据已然见世,价值超过20万的三万本书籍也已然证实余秋雨先生根本不存在诈捐。然而,还是有人“锲而不舍”,仍然坚持认定都江堰教育局是在替捐款人做假证。这就让小的不得不怀疑这人是否也想制造一份“卑鄙者的名单”来一鸣惊世,一如那鳖。那只咬错了地方的鳖。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告诉我们,“辛德勒的名单”是高尚者的证书。《小人心理学》这本书告诉你们,“萧夏林的名单”是卑鄙者的证明。小的还要告诉大家,“萧夏林的名单”也是鳖的DNA验证书。如果你们喜欢套用公安机关的冠名思路,也可以叫做动物身份证。哦,忘了,该是直接叫鳖身份证。

 

倘若世人都来学鳖咬人,这人道世道岂不变成了王八蛋的横行霸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叫人道。得饶鳖处且饶鳖,这是小的的文道。有人一直不愿施人道,小的文章却是时候文道了。

 

2009-6-19   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