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虎”的主人周正龙应当从轻发落
(2008-07-03 19:57:32)
标签:
华南虎老虎林业部门一蹴而得周正龙陕西文化 |
分类: 以公民为师就得哭 |
虎入不周山,老虎就姓周
老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与其说这是芸芸众生的尘世相,莫如说这是司马迁在冥冥之中对犯罪动机的一种揭示。“周老虎”事件从事件一下子升级到刑事案件,官方定性的一句话——“客观上骗取了省林业厅奖金人民币2万元”就是乾转坤旋的关键。长达八月之久的侦查,总算搜罗到这个一锤定音的有力证据,这也算是官方对公众翘首以待的一个交待。图财而谋诈,是官方以法律之径下给周正龙的盖棺定论,这也正好回归到司马迁无意原罪所揭示的“利字当头”四字。
罪而究之,这是法律介入“周老虎”事件的立场与态度。周正龙恐怕是难逃法刑了。
-
然而,一个土生土长并地道土老冒的农民,却以一二张假虎照行诈于省厅级部门,并一蹴而得,这个中的蹊跷就实在让人雾里看花了。被予以党纪行政处理的朱正龙、关克等人已经被证实,他们就是那制“雾”者。他们曾经让我们雾里看花,现在,我们让他们回家种花。他们或许是各怀鬼胎,或许都做着同一个一枕邯郸梦,如今,他们都殊途同归地走向了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它能洞察世间所有藏污纳垢的雾,洞穿雾中所有的肮脏与卑鄙。这是“周老虎”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
-
在获悉政府部门有虎照悬赏后,周正龙就突萌奇想,他要与虎谋照。可是,虎在哪呢?陕西无虎,陕西镇坪县无虎,周正龙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林子里没有虎。建国初期,咱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打虎英雄。先是轰轰烈烈的在鸭绿江东打“虎”,把来自印第安山脉的两条腿的纸老虎,打到了“三八线”上。紧接着,又在全国上下掀起一发不可收的打虎战争。这回打的是被政府宣布为“四害”之一的华南虎。政府举旗,人民参与。于是乎,全民剿虎,见虎如见敌,歼虎如歼鸭绿江东的敌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打虎,终于也把华南虎打到了濒危线上。无虎可照的周正龙在“无奈之下”,也就只得假虎画来照了。政之不周,虎几灭迹。“周老虎”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历史的悲剧,在几十年后,又在一个陕西农民的身上以另一种悲剧形式再现。我们在惋惜周正龙的同时,不也该为我们的深山老林惋惜吗?
-
再回过头原一原周正龙的“贪”念因何起。可以说,如果没有陕西林业部门出台的虎照悬赏令,也就没有公安部门随后于今发出的诈骗逮捕令。逮捕令是无可争议的,然而,这虎照悬赏令却是胡涂得很!经过历史上的大规模捕杀后,中国境内已经是二十多年没有野生华南虎目击记录了。陕西无虎已是不争之事实,陕西林业部门却悬赏起华南虎照来。这是无视自然规律的行政举措,自然就是毫无意义的行政行为。
明知山无虎,偏向虎山寻!老虎寻不着,悬赏虎照来!虎照赏不来,犯罪随后到。陕西林业部门明知不可获而重赏之的虎照悬赏令,无异于“召唤”造假犯罪的一纸悬赏令。政之不周,罪之必至。“周老虎”事件同时也给我们的政府提了个醒: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无虎可照,是罪在历史;老虎姓周,却是罪在重赏。在华南虎问题上,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大自然规律,无谓而又盲目地不周不全,这天下之造价作孽又何以得以静而止之?
于史于今,政府对“周老虎”事件及因之而起的刑事案件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政之不周”的责任。罪刑论处周正龙,当可酌情从轻发落,虽然这些都不是法定之从轻情节。
-
《山海经》里有座不周之山,叫不周山,就是一座不周不全不合围的山。这山虽是“有山而不合”,但却是撑起天与地的天柱。共工怒而触之,“天柱折,地维绝”,天地为之而倾。政府的行政行为,包括法制法规,包括条条令令,那都是撑起国家事业的“天柱”,不可不周之全之,不可不周而谋之谋而后动之。要是咱的“天柱”也象那不周山,咱国家事业的一片天地何以撑起?
虎入不周山,老虎就姓周。这是“周老虎”事件给予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
20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