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聂鑫的随笔:名家为何喜欢用笔名发表作品
名家为何喜欢用笔名发表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最早是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是最早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可惜那时候社会动荡,逼得老舍跳河自尽。有人曾经戏言说:“老舍这名字不好。”他连性命、诺贝尔文学奖也舍了。
文学家曹禺原名万家宝。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有人问他的笔名曾有何含义,他说:“我姓万(繁体字),这个万字,草字头下一个禺。写文章总要有个笔名,便将万字拆为‘草禺’,但没有姓草的,就取谐音用个‘曹’字。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原名君默。君默先生喜欢沉默,不喜欢表现自己。有个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君即默不作声,要口何用?”他听了欣然采用,就把“君”字下面的口字去掉,成为“尹默”。
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先生有158个笔名,也是文人中笔名最多的一个。因为在白色恐怖下长期坚持战斗,还要有力保护自己,鲁迅不得已才起这么多的笔名。对于这个笔名的含义,许寿裳先生曾向鲁迅作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著名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锜。当年他应约为《读书生活》写科学小品时,用了笔名高士其,有人问其何故?他答曰:“ 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
香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原名查良庸。早期初写武侠小说,也是一种尝试,目的提高《新晚报》的发行量。金庸当时已是比较影响的人士,他怕武侠小说写得不好,起到负面影响,便决定用笔名发表作品。一时想不到好的笔名,索性把名字最后一个字分为两半,便成为“金庸”。从此“金庸”这个笔名风靡了中国乃至全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