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签:
育儿时尚文化 |
分类: 杂文 |
在中国要让孩子实现人生梦想似乎很难,在国外买根大葱能实现的,在中国即使一年也难如愿。从童年时代,中国人就有了过多的负荷,小小肩膀承担起历史上最沉重的书包,象征着他们优秀的一面只有学习和成绩。从小就要参见各种考试,学会品尝孤独和压力,不能由自己任意释放,必须由监督人管着,学校里老师管着,家里父母管着,不被管着好像长不大似的。受了委屈还不能掉眼泪,中国人说这叫“坚强”,坚强的人是不掉眼泪的,掉眼泪的人最没出息。
小时候的梦想应该是父母和老师的笑脸,赢来这种笑脸唯一的可能就是学习和成绩。但这很难,因为成绩不可能都是一百分,一个班里只有一个第一,这个第一的梦想该有多难。也只有这个第一,是值得骄傲的,是值得微笑的,其他的都是附属品,都是剩余价值。如果不行得来一个零分,你的世界绝对是百分百的黑暗,处处看到的将是人们给你的冷眼。
可笑的是,自己的母语还没说好,还要咿咿呀呀地学外语,也许可笑的事太多,你只顾笑了,忘了拿第一。也许下次,你的第一的梦想就这样被无数个下次下次掉了。
有一首歌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国外人们是用来唱的,在中国是用来说事的,假如你哭了,需要扑进父母的怀里得到安慰,可听到的却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成绩。收到委屈的你,真想找到一个地方去告谁,但他们是你的老师和父母,弄得你没地方说理去。
只有把眼泪化成悲痛的力量,努力着下次搏个第一。
中国的孩子有两个第一,一个是正第一,一个负第一。两个第一也是一个反义词,代表着哭和笑,血和泪,阴天和晴天。《悲惨的世界》就是写给中国孩子们看的。
中国孩子从母腹中就品悟厄运,生下来成为生命已属万幸,大多在母腹中就遭到摧残。从前有部电影叫《不准出生的人》,这也是现在中国真实的写照啊!不管怎样的孩子,生下来就要办理准生证,没证就别想出生,有多少条生命因没证而被“计划”了啊!
从出生就要办证,这也是中国人证最多的原因。有个广东的领导统计了下,中国人从出生需要办103种证,按活到90高龄计算,每年都要办一个证。你说要那么多证干啥啊!这不是给自己设障碍绊自己的脚吗?
有个美国人认为这是中国缺少诺贝尔奖得主的最大原因,得奖的人一般都行三,而老三大都在计划生育活动中英年早逝。
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控制,非要自己的孩子“招招鲜”,早期教育从三四岁就开始,要是自己的孩子在各类赛事中获得奖项,心里那个震动比产生八级地震震动的都来劲。八岁之前,把人世间所有带弦的东西都要学会,比如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二胡,古筝,吉它,没逼着你学弹棉花就很够意思了。其中一项学好了,那也是“一招鲜”,学那么多也不怕吃多嚼不烂。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电视剧《麻辣女兵》,剧中的汤小米就是个典型的十项全不能,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据北美崔哥爆料,欧美国家的家长让孩子一岁一岁地活,到哪岁干哪岁的事;讲中文的家长则是让你跳着活:比如,让你14岁大学毕业,20岁读完博士,25岁当高管,30岁退休,40岁就可以与世长辞了,英语里有句话叫“Hurry up and die.”(快点长大好死),就是说给中国人听的。
中国孩子活到15岁,刚把中文说流利了,混社会也有点老到了,家长就忙着让你出过国上学了。现在电视上、电影里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这样。好像不出国读书,就不能在穷人堆里“鹤立鸡群”似的。让孩子漂泊海外,举目无亲,想家都想几千里长。真是活要面子死遭罪。
北美的崔哥还说,能生在社会主义中国还算万幸呢,这要是生在宋朝,那会儿的家长更邪恶,对你头悬梁,锥刺股,当妈的孩子还用大头针在你后背刺字,刺“精忠报国”什么的,那会儿的家长绝对练功出偏了,一个个长得跟容嬷嬷似的。还有那个“孟母教子”的故事,孩子刚认识了一拨人,孟母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也不管孩子是怎么想的,就忙着搬家了。搬来搬去,不是嫌环境不好,就是人不好,搞的孩子连个朋友也没有。“忧郁症”就是在这样的母亲教诲下产生的,真是十恶不赦的“病”之源啊!
人生苦短,匆匆忙忙就数十年,能减压的就跟孩子们减减压,不该学的就别学了。让书包里少几本书,少几门功课,让弯腰的孩子们因减压而挺起胸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