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笔荟萃第二卷散文卷:太仓印象

(2015-05-25 13:39:09)
标签:

文化

旅游

情感

文笔荟萃第二卷散文卷:太仓印象

太仓印象

★周迎芬

 

江南的初春,早已柳翠花红。那飘飘洒洒的细雨,已将万物滋润的清新亮丽。放眼望去,一派生极昂然。一栋栋错落有致楼群,被春雨冲刷的纤尘不染。让人欣喜的是,宽阔清洁的路面,常年车少人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樱花飘香。此时的我,正撑一把丁香色雨伞,慢步在美丽的江南古城—太仓。

女儿他们因工作久居太仓。我去看她们,却被江南美景吸引得乐不思蜀。闲暇之余,开始关注这里的一切。

何名太仓?好奇心促使我一探究竟。据明桑悦《太仓州志》记载: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故名太仓,又曰东仓。从字面上看:太者,大至极也。太仓者,天下最大之仓。其后春秋、战国、西汉、三国、五代、明代,先后有六位君王于此置仓屯粮。如今,这个镶嵌在长江口的明珠,改革开放后率先进入小康城市。如今,被现代人称为“金太仓”。

太仓的富饶,因其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从元代起,政府为使漕粮北运,在此开发漕运大港,同时发展对处贸易。一时间太仓的刘家港成了连通日本、琉球、高丽、安南等地的《六国码头》,中外商船云集。到了明代,太仓扩大海运规模,码头更趋繁荣。明永乐三年,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太仓的刘家港起航。明陈伸在《太仓事迹自序》中记载了《六国码头》当时的盛况:漕运万艘,行商千舶…实为东南之富城。而且,官第甲于东南,税家漕户,番商贾客云集,粮艘商舶,高樯大桅,集如林木,琳宫梵宇,朱门大宅,不可胜记,四方谓之天下第一码头。可见,当时的太仓刘家港是何等的繁华。又因其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水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国家一类口岸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太仓的经贸辐射已达:长江三角洲、华东地区、长江流域等,为中外客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太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无霜期长达226天,极利于农作物生长,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难怪古代君王,皆看重此风水宝地。

走进太仓超市,让你眼乱缭乱,这里物品丰富,吃穿用应有尽有。初看,似乎与北方超市没什么不同,仔细观察发现所有青菜,新鲜干净象用水洗过;水果品种繁多,有些在北方从未见过;单是面粉就有几种颜色:黑的、白的、紫的、红的、黄的;豆类更是不胜枚数:大豆、小豆、圆的、扁的、长的令人目不暇接;再看那些水产品:鱼虾、螃蟹、蚌类、鲜货干货多如繁星。人们随意地挑选着商品,售货员则热情地招呼着买主,她们个个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买主的提问,绝不会因不买而慢待谁,买与卖之间和谐自然,若大超市人来人往,却听不到喧哗噪杂之声。

女儿住宅楼后,是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浏河观光带。隔窗俯视,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象一条盘旋在森林上空的银龙,光芒四射。长长的河道中,常见载满沙石建材的大货船往返驶过。静静流淌的河水,看似波澜不惊,却承载着重负,一无返顾地流向远方。河两岸更是美景映目:那隐藏在碧树、竹林、鲜花丛中的酒家客栈里,三两好友围桌而坐,悠然自得地品尝着美酒佳肴,直吃得满口溢香,回味无穷。那优扬动听的丝竹声袅袅入耳,听得人如醉如痴。透过酒店的玻璃窗,鳞光闪烁的河水从你眼前流过。河对面,一排排高大比直的杉树、一片片碧绿的竹林、腰一样粗的铁树、汇聚成天然大氧吧。走近观光带,一副绝妙的水墨丹青映入眼帘,这里的一切都透着灵气,随着春光在流动。你看那草坪中形态各异的大石头、精美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回廊、湖中睡莲,处处令人惊叹。再看那万树桃花,晨含珠露、夜散光华,千姿百态,真可谓:“绯红万朵入春来,两岸何时烂漫开,寂寞孤芳惟自赏,不求瑶殿日边栽。”此景、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那能看几回?

清晨,我常带爱犬在此散步,这里是狗狗们的乐园,它们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着、戏闹着、跳跃着。太仓养狗的人并不多,但人们都很友好,无论大人、小孩见到狗并不惧怕,反而主动上前与之亲近。

这个美丽的江南古城,有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2003年夏天,曾在太仓的双凤维新村发现了维新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是一处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的早期遗址。从出土的资料证明:早在4500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此栖息生存。太仓自古人文荟萃,明清两代状元、进士、画家、诗人辈出。明未清初,这里出了三位姓王的大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常熟的王翚,被美术史论界称为《四王》,并创娄东画派,对后人山水画产生深刻影响,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天皇巨星》。至今,娄东画派仍是海内外美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娄东文学更是源源流长,尤以诗为最著。远自宋代龚宗元、郏亶开启了娄东诗风;明代王世贞为《明后七子》之首;吴伟业为《江左三大家》之一,创《娄东诗派》闻名遐迩。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美妙动听的江南丝竹也都发源于太仓一带。太仓自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民间读书蔚然成风,曾荣获: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美称。

至今,太仓仍有保存完好的元代桥梁及明清园林。早听说“太仓园林甲江南”。那日,女儿告之“南园” 水光山色风景怡人,我便逼不急待地冒雨前往。三月的江南,虽然细雨菲菲,却遮不住满园的春色。“南园”是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赏梅种菊处,原占地十八亩。清初,其孙王时敏增拓其园,并邀当时叠山大师张南垣营造。画师与匠师高手合作,打造出清代以来吾邑园林之首。

入得园门,忽觉眼前一亮,一片红色迎面飘来,定睛一看,湖边硕大的梅树上,开满了艳丽的梅花,花儿在雨水的滋润下,发出阵阵幽香,越发显的楚楚动人。园中景物典雅精致,折射出江南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气。园中有绕湖而建的:绣雪堂、牡丹园、大还阁、鹤梅仙馆、琴台、香涛阁;还有横跨湖身的拱形知津桥、青瓦红柱的水上长廊、飞檐翘壁的寒碧舫、弯延前行的九曲桥。而那一树树的梅花、桃花、玉兰花;芬芳四溢的牡丹花、红彤彤的山茶花、黄澄澄的迎春花,争奇斗艳竟相开放。再看湖面,清波荡漾,荷叶点点,湖边柳丝依依,回廊萦绕。我兴奋地跨上七曲桥,突然听到呱呱的鸭叫声,寻声望去,啊!竟有四五只金黄色毛茸茸的小鸭子,在桥下例队游过。这不是东坡说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吗?或许因为下雨天,若大园中只有二三游客,可园工们却冒雨冲洗石径、打扫飞花落叶、擦拭围栏厅堂。我好奇地问道:“游园的人并不多,为何还这么认真地清扫?”他们笑着说:“这么好的园子一定要精心照料,不然对不起先人啊!”是啊!美丽的“南园”是我江南寻梦的开始,我试着用手中拙笔,写出了对她的深情眷恋:

《雨中访南园》

        阳春三月访南园,烟雨飞红湖水蓝。

        古木长廊竹掩路,楼阁碧舫梅捧帘。

        七曲桥畔鸭潜水,碧树枝头凤引鸾。

        最爱青山行路远,朱栏依遍不思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