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嵩峰,一路旖旎的歌

(2015-03-03 08:01:19)
标签:

健康

嵩山

步道

初见嵩山

老人

嵩峰,一路旖旎的歌

嵩峰,一路旖旎的歌

                      曹宏安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我最喜欢北宋诗人张耒的《初见嵩山》。记得一次该诗作为一道阅读理解题出现在试卷上,其中一问是:“作者初见嵩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后来看了答案,才知道是“惊喜和期待”的心情,但我答错了。

嵩山,就在嵩山的脚下住了数十年,于我,心却没有一次悸动。散步时,看到绵延起伏的连山,感到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物我两忘的境地。终于在一个周日,我才和同事第一次拜访了嵩山。

天空中飘荡着细细的雨丝,偶尔落入唇边,我竟尝出着一丝甜味儿。车把我们甩在了法王寺旁窄窄的山道,而后一溜烟儿似地跑了。这时我们才注意到淅淅沥沥的小雨,耳边被”哗哗”地穿林打叶的雨声包裹。这是大自然的曼妙歌唱,是天与地的琴瑟和合。不经意间我心中多了一种兴奋和冲动,这大概就是诗人的那种“惊喜和期待”吧。

步道两边是枝叶繁茂的丛林,竟然有层次地向上面攀去,都想跟山一较高下。虽然是秋末,但树的绿和翠并没有消瘦,反而显出它的谨慎与老成。我有所感悟,这不也是一种精神?抑或是生命的赞歌吧?!

我远远地拉在后面,还有张老师。刚开始我还数着步道层数,想象中如迎仙阁的陡峭,结果一个多小时后便没有这种想法了。

山路愈来愈陡。雨时不时地下下停停,好像在给人一次喘气的机会。我的脸早已涨得通红,心跳急速加快,呼吸短促,腿开始感到沉重,有些抬不起来,几次差点被石阶绊倒。每上一二十层,就必须趴伏在两侧栏杆上缓解体力,待喘息平稳。前面几个同事的身影已掩没在高山峻岭之中,远远听见空旷的山谷中传过来的“啊哦”回音。这是大山的语言,人们在用这种方式与嵩山进行着对话,从而解读大山的丰蕴内涵。

此时,竟听到高处林里飞出串串笑声,两个穿红衣的女子从簌簌着树叶的隙缝中缓缓走下,手捻一枚红叶,和我们擦肩而过。她们竟没有带雨具,任由雨点洒落身上,耸挺的胸部被雨水写意,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享受。我想起宋之问的“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的诗句,尽管佳人不是我携来的,但也给山带来一片旖旎,正如那片红叶,不是我朝思暮想的吗?

“嵩山擎日拂穹苍”,只看一下面前矗立的峭壁,你就能感到嵩山的巍峨挺拔。山就在头上,钻入云天。一路的仰脸觅路,脖颈早已困疼,让人再不敢轻易仰视。

步道陡峭处,只好小作休憩。这里早有两个人在歇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另一个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年轻人肩上背负着一捆纯净水,没有卸下来。他背靠着歪斜的山岩。水暂靠在岩石尖上,很随意的,像马上就要走。老人背的是一箱普通的方便面。老人一看见我们,就赶紧热情地打招呼。

“老乡,过来歇歇脚。”老人往旁边挤躲着,让了一个我们能站立的地方,这时我才更清楚地看到一张饱经风霜满是褶皱的脸。

“二牛,给老乡取瓶水,你们一定渴了吧?”那个年轻人原来叫二牛。张老师赶紧拦住,“老哥,不用,你看我们上来带着呢。”我们知道景区里有很多这样巧做生意的人,利用山的险峻和上面食物缺少,把食物背上山然后高价卖给游客。我想这一瓶水最少也要卖五六元吧。

老人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住在下面的小村庄,就六户人家,原先很穷。直到八三年,登封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才把柏油路修到了山下他们的庄前,从此他们便成天在山里摸滚跌爬。

“这是我家二牛,已经三十四了,因为傻没有娶下媳妇。”老人指着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大小伙说,“我们每天往山上运送一些食物,但从来不高价卖给游客。每天只能运一趟,往返七八个小时,已经二十多年了……”二牛一旁傻傻地笑着,上衣湿漉漉的,看不出是雨水淋湿的或是汗水浸透的。

“八三年前这里是没有路的,所有的人都是攀缘着枝藤上去的。”老人指着脚下一直往上延伸的步道,“这步道更不容易,那时就是我们把一块块石板一袋袋水泥硬从山下背上来的。特别是俺家二牛,他身体壮,背袋百十斤的水泥全不当回事儿……”一块石板少说也有七八十斤,真不敢相信这一路走来不知踏过了多少块青石板。我有些感动,不禁对眼前的老人和“傻大伙”肃然起敬。

这也许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嵩山人与艰难险阻与命运顽强拼搏的一种精神,确切地说,是一条用坚定执着的信念铺成的路!

继续往上走,前面竟发现了一片红叶林,猩红色耀眼夺目,与周围的翠绿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这一片红啊,常在梦中牵着我的心,把我带到烟雨的江南……闭上眼,试想一下:站在红叶林前,身后是那醉人的红、绿、红,娇艳欲滴,还有壁立千仞的山嶂,是何等的惬意、美妙……

又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嵩山主峰——峻极峰。峻极峰取名于《诗经•大雅》里“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的句子。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为“崇高”,武则天、乾隆嵩山封禅时皆于此地。从峰顶往四周望去,群山拱合,峰峦叠嶂,天山共色。白雾就在脚下流动,“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飘渺间”,让人心旌摇动。极目远眺,群峰崔巍突兀,陡峭峥嵘,欲与主峰比高低。再看步道,或如白带挂于山脊,或如青蛇隐没林间;望不见田野,更寻不见山麓小城的踪影,就像默默无闻的老人和二牛。

范仲淹说:“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诗中透出征服峻极峰的那种自豪感。我是一个胜利者吗?我问自己。此时我觉得自己不是,真正征服大山的应该是老人和二牛,和像老人、二牛一样的嵩山人。

我喜欢大自然的美,这一路走来,我为嵩山的苍翠吸引,为嵩山的那片猩红悸动,为嵩山的巍峨和气势磅礴叹服,然而我更为像老人和二牛一样的嵩山人的那种铮铮精神感动。嵩山的美就在于此吧!

想到这里,我开始加快下山的步伐。

嵩峰,这一路旖旎的歌!

我的心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