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介子推晋文公重耳清明 |
分类: 软文 |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下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也受到连累,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途中,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当时,重耳感动极了,拉着他的手说:“要是以后,有我重耳当家作主的日子,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割肉奉君之恩。”君臣执手相对哭泣。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春秋五霸之一中的晋文公。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虽有功于君王,但不居功自傲,面对高官厚禄不为心动,真是难得的一颗“百姓心“啊!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就是赞美像介子推这样的仁人志士啊!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介子推血诗最后一句,劝谏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更是让后人深思,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能有几人像介子推一样,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又有几人像晋文公那样,做到饮水思源,不忘人予的点滴之恩啊!身为一国之君,亲帅群臣登山祭奠。清明节本是缅怀先人的一个节日,但是这个节日如今变味了,成了某些人摆阔耍酷的日子,回家只是攀比谁的车好,谁的钱多,谁的地位高。不可一世的嘴脸,像极了“鬼子还乡”。有些干部总觉得自己官小,利用手段和关系到处跑官,还有的利用官员这顶官帽子,养小蜜包二奶,没有倒在忧国忧民勤政廉政的路上,而是倒在了女人怀里。
“勤政清明复清明”是警世钟,时刻敲响它,真是能响彻人的心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