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唱《枉凝眉》的始因

标签:
情感黛玉宝玉枉凝眉贾母 |
林黛玉自思,凭着自己的花容月貌,和非凡才华,怎么着也会“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配宝玉是百分百。谁知,他们的恋情透明曝光后,遭到了荣国府上下一干人的一直否认。都说如果成全了这段婚姻,是对荣国府的极端不负责任,是误府误家的大逆之举。
这么顶涉嫌犯罪的大帽子,宝玉就是有几斤几两筋骨,也不敢戴在头上,在强大舆论监督下,他低头无语了。林黛玉从小就有占有欲,这也是贾母娇生惯养的结果。想得到天上的星星,嚷着和贾母要,贾母会说:“除了摘星这件事难办,就是堵住黄河的决口,想必也不是难事,孩子,咱不要摘星了,摘我的心给你玩好吗?”这就是贾母对黛玉亲昵无间的态度。黛玉自小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觉得荣国府上下都是自己的东西。包括宝玉,只要把他当球踢,他得立马滚出一丈远。她把心胸狭隘当成了一盘好菜,每天开心地大吃;现在忽然吃起了闭门羹,这叫她怎么咽得下去?她的心里开始翻江倒海般难受,割腕自杀的心都有了,她寻思:“这是我的地盘,不让我站稳脚跟,我先把你们掀翻了。”所以,别看她表面无事,其实比哪一个人都恨,她幻想着与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能够获得贾母、王夫人一干人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黛玉从来不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场爱情的结局是一次悲剧。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所以她要努力地争取。势必达到完美的目的。
黛玉写了首《枉凝眉》,让人谱上曲,每天对着人唱歌,哀婉的声调,唱的贾母连饭也吃不下去。王夫人听了这首歌,指责黛玉在发泄心中不满的情绪。说归说,但王夫人还是经常去听黛玉唱歌,听歌是假的,她要看看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在捧黛玉的场。还好观众寥寥无几,除了袭人、晴雯、妙玉、探春、元春几乎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大悲调了。黛玉为了让更多的人听懂自己的心思,还制作了街头小广告,上面只有一行字:“您忧伤吗?请来听我的《枉凝眉》,您孤单吗?请来听我的《枉凝眉》,《枉凝眉》是一首心歌,能为您消除烦恼,赢取幸福的良药。”街头小广告的威力很大,果然这首《枉凝眉》被唱红了,而且一红就红了几百年,成为久唱不衰的杰作。
每当有人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时,便登门拜访,一时间荣国府里达到的人流数量每天逾万,后来荣国府家业颓败后,发展起了旅游业,兴旺的原因也和这首歌有关。《枉凝眉》成了流行歌曲,街头上大人小孩都在哼唱这首歌,连背着粪筐的大爷,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唱这首歌,普及的范围不亚于现代歌曲《小苹果》。
宝玉知道《枉凝眉》唱红后,也很感动,毕竟这首词是黛玉写给自己看的,想不到这首词谱上曲后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他专门登门道贺,说:“真没想到,这首歌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真心地祝贺你!”看不出黛玉高兴的模样,她反而有点忧伤地说:“在我心里,这首歌红与不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真正懂它的人。因为在我心里,它一直是与一个人连在一起的。我有时候真想不明白,大千世界里有这么多优秀的男人,为何我这么执着,偏偏只喜欢你一个人。每当唱起这首歌,我自然就想起了我们两个人的事,想起了我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曾在我记忆里留下的你那张永不褪色的满带着笑颜的脸。”
黛玉的话,引起了宝玉无限的回忆。是啊!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故事,起码是两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宝玉哽咽着说:“我们的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也很心痛,但我改变不了我们不能在一起的事实。记得你刚来府里时,身体比较孱弱,我让你锻炼身体,说跑步能增加身心健康,你要我陪着你跑,谁知跑来跑去,就陪着你跑了七八年,现在看到你比起从前身体强壮了很多,再不用扶着墙走路,甚至跑上十几里路也不会再喘气。但我现在很失望,我们连在一起说话的权利也被剥夺,我们今天在这里谈心,说不定窗外就有人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心里每个人都有一扇窗,但不是来盛装心灵的,却仿佛是一个囚笼让我们彼此失去了自由。”说完这句话,宝玉美目蕴泪,已是泣不成声。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看着宝玉流泪,黛玉很是不忍,黛玉说:“我们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让人痛心的是从今往后翻开的一本书里,再也没有了你的故事,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宝玉低着头,不再说话,与其说违心默认了这句话,倒不如说是怕黛玉伤心。他们一边哭,一边互相安慰,最后两个人哭着拥抱在一起。
宝玉临走,抹抹眼泪,揽着黛玉的腰肢说:“要说啊!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是没有爱够你,死了不心甘……”一句话,让黛玉破涕为笑:“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暖心窝的话了。”宝玉走后,半年多都没有消息,黛玉想宝玉了就唱《枉凝眉》。贾母听到府里的丫头们都在唱这首歌,就问这首歌是谁写的,当她听到这首歌的作者竟然是黛玉时,觉得这首歌是在暗讽自己,也是用歌当武器和自己顽固对抗。贾母对此很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让人们在上班工作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如果听到谁再唱这首歌,扣掉一个月的奖金。
然后,决定在府里为宝玉选拔小妾的候选人,让黛玉趁早死了心。贾母开始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小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悲伤有前一年,但幸福对于黛玉是没有后一年的,尽管她自身条件比起府里的丫头们好多了,可她就是没有勇气和封建的贾母对抗。
年复一年,封建势力还是驱赶不走,她和宝玉还是看不到希望。日子还是那样的日子,岁月还是原来的岁月,府里的每一个人又重复着各自新的故事。
“故事应该每一天都是新的。”黛玉也只能这样嗟怨期愿。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新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