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江的人缘为何这么好

(2014-11-28 08:07:42)
标签:

文化

宋江

李逵

梁山

忠义

宋江的人缘为何这么好

   宋江的人缘为何这么好

 

水浒英雄在作者的笔下以魂归蓼儿洼的悲壮收场,一场北宋末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以悲剧宣告结束。殷红的烛泪,滚落在历史的面庞。那些或真亦假的往事已然随风而散,但故事里的人物却活色生香的流传至今。

郓城小吏宋江从一个县城押司,靠着“忠义”二字,逐渐成为了一个威慑朝廷的山寨大哥。放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不过,屡次想被招安以求功名,终没逃过奸佞邪臣的算计,饮鸩而亡,枉费了先退辽兵,次平三寇的功勋。我一直认为宋江是一个矛盾、纠结甚至带点懦弱的人,一心尽忠,但又不舍义气。“及时雨”的美誉,让他在江湖上行走自如,但吃着官饷与“劫匪”为伍又让他深陷囹圄,郁郁寡欢,最后不得不带着双颊的金印,狼狈的逃上梁山。

宋江曾两次酒后题写反诗,一曰浔阳楼《西江月》,正是被刺配之后感叹人生的不如意:“虽在江湖上博得虚名,已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二曰山寨菊花会上《满江红》,正是一百单八将齐聚盟誓之后,意得自满却乐极生怨:“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第一次的醉酒题诗,蒙戴宗和李逵全力打点,终保得性命,逃上梁山。尤其是莽夫李逵,在牢里服侍宋江,居然滴酒不沾,寸步不离,难为了肚里饿的蔫蔫的酒虫。第二次的醉酒话招安,惹恼了李逵,踢碎了酒桌。已是老大的宋江叫嚣着要将昔日的救命恩人拉出去斩首。次晨酒醒,却对众人念叨李逵的好和自己的悔。这位他自称“与我身上情分最重”的莽夫,差点就成了他“招安大计”的刀下冤魂。在那个人人“三碗不过岗”的英雄年代,宋老大的酒后斩李逵是酒醉迷心还是杀一儆百呢?也许,一直追寻的前途才是酒酣之时最冲动的根源。

此时宋老大忠君报国的信仰,还不及愚。他深知朝堂已是奸佞当道,也清楚的看到自己队伍的日益强大。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队伍里有些曾经的朝廷栋梁,现在的梁山将领也期盼拨乱反正、平冤昭雪的时刻。他梦想着招安后驱寇治国,一展抱负,梦想着封疆拜侯,名垂青史。可惜,他忽略了被蔡童高杨集团蒙蔽下的天王对他的信任。一个兵强马壮的强者,面对摇摇欲坠的王朝,仍然时刻自称草寇,这样的低姿态唯一的解释,就只有信仰了。

天真的老江湖宋江,在多次的磨难和委屈中依然仰颈膜拜头顶的皇权。他的队伍中有酒肉穿肠过的佛门弟子如花和尚、武行者,有潜心修道的公孙胜、樊瑞,更有唯义是从的爽气汉子李逵、花荣等。可这些思想终归是无法和他的皇权思想相抗衡的。何况,剩下的一百单七将都是追随着他的“忠义”而来;何况,他是神灵所定“呼保义”的天罡头牌,足以让梁山群雄对他所信服尊仰。

水浒的结尾,已不知是施耐庵执笔,还是罗贯中修正了。纷杂的史实各说各论,真相已无法证实,但悲剧的结束应该是统一的基调。功成名就的宋江依然逃不过奸臣的鸩酒,临死前心里思虑的竟是担心他那个自诩“情分最重”的李逵因此而造反,呼来用毒酒亲自了结了兄弟的性命,以李逵的死维护了他穷一生恪守的“忠义”信仰。花荣和吴用自缢于宋江坟前,同日而亡,以这种壮烈的方式诠释了梁山兄弟的忠义之心,也让宋江的愚忠显得不义且可笑。

蓼儿洼和梁山水泊里的英雄塑像前依然青烟袅绕,替天行道的大旗在历史的风尘里欲展还扬。都说爱是一切的信仰,可当信仰孕育了愚昧的时候,悲剧的果实就会挂满枝头。

                                                                                                              文军2011-10-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