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作品为何受欢迎
(2019-09-04 06:31:29)
标签:
杂谈 |
三毛的作品为何受欢迎
三毛活着的时候也没有料到,她笔下的那些真实的故事,竟然打动和吸引了那么多的读者。也许是她那深挚的家国之情、同胞之宜,也许是她那奇异的个性和纯美的心灵,也许是她那浪漫的流浪生活和充满神奇色彩的异域情调。
在我看来,三毛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思想感情方式,以及她的写作方式,无不深烙着她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映衬着东西文化融汇的广阔背景,渗透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互相感应,揭示着她人格追求的基本意向,滋生出她人生格调的复杂矛盾,进而演化出她真实文章的一篇篇心灵浮现的故事。
三毛曾说:“人生苦短,不喜平淡。”她不满足于活在温暖的家庭里,喜欢在流浪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满足好奇心,为此耗巨资而不惜。有点像东方传统的安土重迁。
但物极必有反,在西方同时又存在追求安宁、稳定飞寂静主义趋势。东方生活传统的感召,不喜竞争的天性,对资本主义都市文化的厌倦,使浪迹天涯的三毛又渴望安宁,多次表现出对回归田园的向往。大约因为撒哈拉沙漠具有一种神秘的异域魅力。而同时,撒哈又像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里所说的“过去的飞地”。在哪里,部分历史被冻结,变幻、选择,追求新奇受到种种限制。它是逃避过度刺激的一片绿洲。
三毛在这里体味到一种有异于文明都市的安详、沉静、阔大、浑厚的美,一种带有荒凉诗意梦魇的渺茫、孤寂、厉裂的美。然而,西方人文主义意识的熏陶,又使三毛的沙漠生活,不同于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沉醉。她多次声言:主要是爱人而不是爱景。
在她的文章中,也少见大段对大自然风光的精彩描述。她之所以撒哈拉,是厌倦于都市人的冷漠、矜持、自私、浮华。而喜爱沙漠土人的淳朴、热诚、亲切、淡泊、爽朗。
三毛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她与荷西真纯、朴实、生死不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