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爱妻是如何去世的?
(2018-03-13 17:44:43)
标签:
文化 |
如果说,《三国演义》以描写历史风云见长,《水浒》以描写农民起义见长,《西游记》以描写描绘神话传说见长,那么,《红楼梦》就是以描写爱情见长了。多少年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由此,红学中也就有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是谁?换个说法,难道,曹雪芹真的见过一个思想性格特征和林黛玉相近的姑娘吗?林黛玉的形象会不会是曹雪芹无中生有,完全虚构出来的?
应该说,这个课题实在是太难着手了。因为,有关曹雪芹本人的史料都很少,曹雪芹接触过什么样的姑娘就更是无从考察。
在这里,我们可以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做一些推断。
首先,那些符合社会主流的形象,作家用不着见过,就可以虚构。具体说,像史湘云、薛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乃至于晴雯、袭人那样的形象,曹雪芹用不着见过,就可以虚构。因为这些形象都符合社会主流。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具有这样思想性格的年轻女性社会上多的是,曹雪芹一出门就能遇到。这样的年轻女性都存于曹雪芹的脑海中,随时可以提取出来,进行创作。
但是,那些不符合社会主流的形象,那些特立独行的形象,作家是无法虚构的,他必须实实在在地接触过,才能下笔写作。林黛玉的形象就完全不符合社会主流,林大小姐厌恶封建礼教,厌恶封建秩序,在满清康乾时代,这样的思想太特殊了。所以,曹雪芹是难以虚构的。换言之,曹雪芹确实接触过一个和林黛玉相近的年轻女性,而且跟她有很深很深的交往。
而且,一般说来,作家在描写自己喜爱的女主角时,都会给女主角设定一些可爱的性格特点,不会给女主角设定让人反感和讨厌的性格特点。有趣的是,曹雪芹给林黛玉设定的思想相当进步,可他给林黛玉设定的性格却非常不好。林大小姐对人极不友善,为人非常刻薄,说话极其尖酸。而且小心眼,爱耍小脾气。她喜欢贾宝玉,却又总是刁难贾宝玉。动不动就给贾宝玉甩脸子,把贾宝玉搞得神魂颠倒,不知所措。
平心而论,如此性格的姑娘是很难吸引男青年的。在一百个男青年中,会有九十九个祈祷自己千万别遇到这种性格的姑娘。实际上,小伙子们更喜欢史湘云的性格,更喜欢薛宝钗的性格。因此,按照创作规律,曹雪芹不应该给林黛玉设定如此不招人喜欢的性格。
然而,曹雪芹偏偏为林黛玉设定了这样的性格。如果站在爱情心理学的角度上,只能做如下的推断——曹雪芹喜欢的姑娘、爱慕的姑娘、最终选为妻子的姑娘,正好就是这种性格。曹雪芹太爱自己的妻子了,也就不在乎妻子的怪癖个性。顺而言之,曹雪芹既然不讨厌爱妻尖酸刻薄的性格,他也就不会觉得让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什么不好。
总之,我的观点是,曹雪芹确实接触过一个和林黛玉思想性格相近的年轻女性,最终,他跟这个年轻女性结为夫妻。他就是按照爱妻的思想性格塑造了林黛玉的形象。
在这里,问题就来了,曹雪芹爱妻是谁?他和爱妻的婚姻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关于这个问题,倒是有三份确凿的史料。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测。
第一份史料,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写给曹雪芹的两句诗:“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裈。”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敦诚在谈论曹雪芹的爱情。临邛是地名,犊鼻裈是古人的一种短裤。临邛犊鼻裈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和美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卓文君出身于豪富之家,是孀居之人。她与司马相如结识。两个人相爱。但是,卓文君的父亲看不上司马相如,坚决反对两个人相爱。卓文君干脆跟司马相如私奔了。而且,两个人还开了一个小酒店。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裈造酒,卓文君站在柜台后面卖酒。卓文君的父亲是豪富之人,他的女儿竟然沦落到了卖酒的地步,他算是大丢面子。最后,卓文君的父亲只好同意女儿跟司马相如在一起,而且给了女儿和司马相如一大笔钱财。
必须强调的是,临邛犊鼻裈的典故谈的就是爱情,没有其他的解释。敦诚把这个典故用到曹雪芹的身上。显然,曹雪芹也有了和司马相如相似的经历。他的心上人也是孀居之人,他的老丈人也瞧不上他这个女婿。曹雪芹和爱妻也学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京城卖起了酒,以此跟老丈人斗气,恶心老丈人。曹雪芹和爱妻如此行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在看笑话。最终,曹雪芹的老丈人觉得太丢人了,只好同意女儿嫁给曹雪芹,还给了他们一笔钱。但是,要求他们离开京城,避开人们的议论。于是乎,曹雪芹带着爱妻离开了京城,去西郊香山居住。
我想,网友们能够理解了,曹雪芹爱慕的女性竟然违反了封建礼教,不顾父母的反对,自主决定爱情,毅然跟曹雪芹结合,她确实有和林黛玉相近的性格,在她的身上确实有林黛玉的影子。
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结婚的日期是1757年。曹雪芹的年纪是三十三岁。
曹雪芹和爱妻到了西郊香山,一开始住在香山脚下的北上坡。到了1758年春天,曹雪芹在白家疃(发音团,村庄的意思)建造了四间茅草屋,搬到了这里。此时,曹雪芹的儿子出生了。
那么,曹雪芹的爱妻又如何了?
在这里,我要说到第二份史料,就是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写的一篇文章《瓶壶懋斋记盛》。这篇文章非常长,足有五千字。在这篇文章中,敦敏写到了他前往白家疃看望曹雪芹的经过。那是在1758年秋天,敦敏前往曹雪芹的新居,他叫了半天门,却无人应答。最后,出来一个姓白的老太太,她告诉敦敏,曹雪芹接受一个友人的邀请,出远门了,不在家。敦敏大为扫兴,只好离开。过了一些日子,敦敏再次前往白家疃,看望曹雪芹。糟糕的是,曹雪芹仍旧不在家。这一回,白老太太请敦敏进了家门,接待了他。白老太太告诉敦敏,自己无依无靠,也没有家。曹雪芹心眼好,给了她一间房子,让她居住。
我请网友们注意。在这段时间里,不但曹雪芹不在家。他的爱妻也不在家,他的幼子同样不在家。他的家里只有白老太太一个人。
这样的情况就奇怪了。曹雪芹出远门,按理说,他的爱妻和幼子应该留在家里。但是,他们却不在家。他们去哪里了?按照人间常情,只能有一个解释,曹雪芹的爱妻和幼子回娘家了。
可是,曹雪芹的老丈人不是反对女儿跟曹雪芹相爱吗?他还能让女儿回家吗?要在一般情况下,这位老丈人是不会让女儿回家的。但是,曹雪芹的爱妻大概发生了特殊情况,这位老丈人只好让女儿回家。
那么,曹雪芹的爱妻发生了什么特殊情况呢?
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曹雪芹由于不了解大贵族的家居是什么样子,一直难以下笔写《红楼梦》。一直到了1759年,曹雪芹接受两江总督尹继善的邀请,去南京两江总督府当幕僚。由于满清的总督府和王府公爵府布局相近,曹雪芹突然有了主意,就是按照两江总督府的建筑样式,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描写《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布局。
很有可能,《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就是曹雪芹在两江总督府写成的。
可惜的是,曹雪芹还出现了错误。因为,他看到两江总督府有仪门。他也就描写荣国府同样有仪门。但实际上,满清的王府和公爵府没有仪门。我的感觉是,如果曹雪芹多在两江总督府当几年幕僚,他就知道这个不同了。可他只在南京两江总督府干了一年,就急匆匆离开了南京,回到了北京。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曹雪芹为什么匆匆回北京呢?我推测,是因为曹雪芹的爱妻得了重病,情况危急。
大家都知道,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患有慢性疾病。她身体消瘦,夜里睡不好觉,经常咳嗽。学者们公认,林黛玉得了肺结核,而且非常严重。
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颇为怪异的。按理说,作家描写自己喜爱的女主角,不但要写她漂亮,还要写她身体健康。作家们是不大愿意给自己喜爱的女主角安排一个很糟糕的疾病的。因为这大大损伤了女主角的形象。一个姑娘不管多漂亮,到了肺结核的晚期,其形象也是灰暗如土,惨不忍睹。
可曹雪芹就是如此描写林黛玉的。
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曹雪芹的爱妻也得了肺结核,而且非常严重。由于曹雪芹去南京当总督幕僚,无法照顾爱妻。爱妻只好带着孩子回娘家。接受娘家的照顾。然而,曹雪芹的爱妻疾病太重了,行将辞世。曹雪芹得到了爱妻病危的消息,只好辞去总督幕僚的职位,赶回北京。
但是,曹雪芹即便到了爱妻身边,也无回天之力。他的爱妻还是去世了。
博文写到这里,可能会有网友说,你是在信口开河吧?你凭什么说曹雪芹的爱妻得了重病,年纪不大就去世了?
在这里,我要提到第三份史料。这就是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悼念曹雪芹的诗句。
在1764年,曹雪芹去世后,敦诚写诗悼念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暝。”这两句的意思是:曹雪芹的孩子死了,曹雪芹应该追逐孩子的灵魂。但是,曹雪芹去追逐死去的孩子,曹雪芹的新婚妻子就无人照顾了,曹雪芹能闭上眼睛吗?
请网友们注意。曹雪芹是1757年跟爱妻结婚的,1758年有了孩子。1759年,曹雪芹在南京两江总督府写了前八十回《红楼梦》。1764年,曹雪芹去世,他跟爱妻结婚已经七年了,已经有了孩子。所以,敦诚是不能把曹雪芹的爱妻称为“新妇”的。敦诚提到的“新妇”应该是曹雪芹刚刚娶进家门的妻子。
事情只能有一个解释——曹雪芹的爱妻已经去世!曹雪芹又一次结婚了!
再说的详细点,曹雪芹的爱妻带着孩子回娘家。曹雪芹的老丈人既照顾曹雪芹的爱妻,也得照顾曹雪芹的孩子。曹雪芹的爱妻去世后,曹雪芹的老丈人就没有义务照顾曹雪芹的孩子,肯定要让曹雪芹把孩子领走。曹雪芹为了照顾幼子,必须再结婚。于是,他也就第二次结婚了。
但是,非常非常不幸,曹雪芹的幼子也去世了。他不但失去了爱妻,又失去了幼子。曹雪芹再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他再也支撑不住,他也离开了人间,享年四十岁。一位超级文学天才只活了四十岁,太可惜了!
这里,我提请网友们注意,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后面的章节他就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如此?
我的猜测是,曹雪芹在按照爱妻的思想性格描绘林黛玉的形象,设计林黛玉的命运时,就已经意识到,她的爱妻病情沉重,可能不久于人世,所以,他也给林黛玉设计了病重身亡的结局。也就是说,他要描写林黛玉的夭亡。然而,当爱妻去世之后,曹雪芹非常痛苦,他根本没有心力描写林黛玉因病去世。于是,《红楼梦》就只有前八十回,没有后文了。
或许,有网友提问,按你说的,曹雪芹是1759年在两江总督府当幕僚时写的《红楼梦》,只写了一年。可是,有很多人都讲,《红楼梦》写了足足十年,还增删了五次哪。
对此,我的回答是,《红楼梦》绝对不可能写了十年,更不可能增删五次。实际上,《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仅仅是个初稿!!曹雪芹写了这个初稿之后,没有做过任何修改,他甚至没有把这个初稿从头到尾看过一遍。
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解释我的观点。
前一篇:曹雪芹描写荣国府时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