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2018-01-18 16:21:00)
标签:
教育情感健康 |
分类: 校园暴力 |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欺凌事件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案例:初一某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效果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导致施暴者会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校园欺凌事件为何频发?原因有:1、当前对防治学生欺凌事件重视程度不够,2、学校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管束手段。3、惩戒长期停留在道德层面,缺少有效法律手段,4、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不明,5、一些受欺凌者的沉默客观上“纵容”了实施欺凌者。
欺凌问题更多发生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中。爱挑事、爱捣乱的孩子多数生活在离异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由家中老人照看,缺乏关爱和教导,长期下去不良行为会加剧。
当前的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大部分是以班会、校会的形式进行,内容形式单一,处罚措施通常是留校察看、回家反省以及开除处分。我们治理的目的不只是减少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还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防治校园欺凌
对于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监管人的责任,形成必要的法律威慑,从而提高人们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
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培训,尤其要提高家长的问题意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很多欺凌事件的发生与家长管理缺位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做事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判断与行事风格。有研究表明,有较好父母依恋的学生会更少参与到校园欺凌行为当中。
学校作为欺凌事件处理的主要单位,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通常学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就已投入大部分精力,专门抽出更多时间防治与监控校园欺凌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充分发挥学校警务亭作用,安排保安或者招募成年志愿者进行校园治安巡逻等。
在校园欺凌的跟踪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上,建议学校或相关部门定期针对校园欺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治理情况。“通过问卷或者量表筛查出实施欺凌和被欺凌的高危学童,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教育辅导。及时发现苗头,尽早进行干预”。
前一篇:如何陪伴和鼓励读高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