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发展正道何在
(2017-01-26 08:37:15)
标签:
情感教育文化 |
分类: 悟透人生的光明与黑暗 |
国学发展正道何在
周桂钿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有人说,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国学不仅有汉族的,还应该有其他民族的。这一观点应予支持。但是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国学?有的少数民族还没有文字,没有记载下来的学术成果,这样的民族有没有国学?这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藏医、藏传佛教可以看作是国学。简单地说,国学不只是汉文化,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但也不能泛化。
有人说儒家“六经”是国学的源头,这有一定道理。但仍然不能取代其他各家的学问,不能说儒学就是国学的全部内容。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以及后来的佛教,都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文化之间常有相互影响,但不可以归并合一。
对国学首先要继承,要了解过去留下了什么学术成果、有哪些优秀成果,对优秀成果应大力继承。中国学术存在几千年,是历代学者连续选择、继承、创新的结果。中国学术可以说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如果从有准确时间记载算起,到现在也有2000多年了。在文本记载上,不但有正史的“二十四史”,还有野史,有地方志,有关于人物的传记,有关于制度的通典,有关于事件的记事本末,有关于典籍的艺文志、经籍志等。在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艺术、科技等,涵盖广泛。其中许多内容多有教育意义,“善可为法,恶可为诫”。当然,继承国学不是重复,不是复古。继承是有选择的,要批判分析,然后才知道应该继承哪些。
对国学还必须进行创新。对国学进行创新,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理论思维水平提高了,分析能力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分清精华与糟粕,即使面对糟粕也可以进行改造创新,努力化腐朽为神奇。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对现实又缺乏研究,对国学就可能会误用、乱用、滥用。对国学不能随便照搬照抄,研究是基础,创新是关键。
对国学进行创新需要有新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就要求在借鉴古代智慧的同时关注当代现实,从而丰富和发展国学。不了解新时代,不研究现实,缺乏新视野,国学的价值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传统与现实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这是国学发展的正道。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先秦儒学到了汉代有很大发展,汉唐主要是经学。进入宋代,义理之学受到重视,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思想家开始提出一些怀疑,发出许多新见解,于是到了清代就重视考据学,将不清楚的问题尽量弄清楚。当今时代,发展国学更需要创新。只有通过创新形成越来越多的新成果,国学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