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要想方设法保护被欺凌的学生《 人民日报 》

(2016-12-14 15:46:35)
标签:

教育

健康

情感

校园暴力

分类: 校园暴力

学校要想方设法保护被欺凌的学生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3日   16 版


       我们应对工具很多,贫困者却往往啥也够不着,如同陷入流沙,竭力挣扎也无济于事。扶贫,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使救济网络延伸到贫困者身边,让他们伸手能够着。

  身陷校园欺凌中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救济资源匮乏,是欺凌经常性发生甚至由小酿大的关键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一位好朋友好不容易从乡里初中考到县里的重点高中。兴奋感还没退,他竟然退学了。原是因为一件小事,他被几个高年级的打了一顿。延续初中时候的习惯,他去政教处找老师求助。这位老师找到打人的几位,柔声商量:打人,不大好嘛……结果到了晚上,他又结结实实挨了一顿狠的。临走人家放话,还敢告状,过两天再来打!他陷入到巨大的恐惧中,决定不上了。

  这事可以看出,救济匮乏对受害者的戕害。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他那双恓惶无助的眼睛。

  看了新闻,有人在朋友圈说:我得教会孩子自己反抗!这实质是希望孩子自力救济。然而,暴力往往发生在自力救济无力的情况下。施暴者往往都有组织化的特征,有挑头的,有帮拳的,有起哄架秧子的;被欺负者则往往是弱小的、孤单的,自力救济无效不说,可能会换来更惨痛的打击。

  再说一件往事:高中时,某宿舍男生突然集体来邀请我的同桌,哀求说:你搬我们宿舍住吧,我们就不挨打了。我的同桌虽然黑点儿,但也不是张飞李逵一般的莽丈夫,想象不出自己有此能力,对方解释:你是某某乡的,近来打人之辈尽出于贵乡,你来,起码有几分乡情在,或可抵挡一二哩!黑色幽默般的解决方案背后,依然折射出救济匮乏之困。我的同桌苦笑着拒绝了。怕的是没准自己也搭进去。

  那么,谁该提供救济呢?学校啊。自力救济乏力,家庭救济滞后,法律救济得“过线”,日常救济责任就在学校!一位终日在暴力阴影下流泪的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不尽责的学校。阻断暴力带来的快感激励,预防、拆散暴力共同体,让同学受到人身安全威胁时能有个说理的地方,这不是高要求,这是基本配置啊。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吗?当母鸡不护雏,你还当啥母鸡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