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不到自身价值是很可怕的事——才女郭衡自杀启示

(2015-01-21 12:14:57)
标签:

情感

文化

健康

教育

分类: 校园暴力

 找不到自身价值是很可怕的事——才女郭衡自杀启示

 

20121026日,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28岁的中国留学生郭衡在校外公寓内自杀。郭衡在深圳长大,2001高中毕业后,郭衡就去了美国留学。,她曾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工作过,2011年进入斯隆管理学院,在读MBA期间,她还创办了一家公司。26岁与美籍华裔的先生迈入婚姻的殿堂,28岁又去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在外人看来郭衡的人生道路顺风顺水,着实令人羡慕,可是郭衡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郭衡错误的价值取向呢?

在汪笑(郭衡的同学)心目中,郭衡是一个乐天派,一个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办事总是风风火火的。乐观、坚强、阳光、向上是全体同学对他们班长郭衡的评价。可是,在乐观的外表下,其实郭衡活得很辛苦,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毋庸置疑,麻省理工汇集了世界上的优秀学子,能在里面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你超越了多少人。

人生如爬山,每次征服一座高峰,你会发现另外更高的山峰等待你去超越。追求更高的目标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追求更高目标的意义是什么。爬山的目的在于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征服的过程,如果忘掉这个目的,单纯为征服而征服,这要的追求就变成了累赘。

    其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很难做到会当凌绝顶,更难以一览众山小,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自我价值感,把自己的成功寄托于别人的认同,那么一旦处于一个精英汇聚的群体中,内心的失落就会转化成无形的压力。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父母、老师的引导占据了很大比例,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成绩,强调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好生活……

没有人告诉孩子,生活的真谛是什么?按照马斯诺的需求理论,最高的层次是精神层面,如果我们片面强调物质层面的内容,孩子自然就迷失了方向。一旦他们发现无法超越别人达到取悦父母的目的,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了。

另外,在教育层面,中西方还是有很大差异。我们片面强调书面的东西,而国外强调的是创造力的培养,当中国的郭衡们遇到西方的文化藩篱,哪怕多么努力都无法克服这种文化鸿沟,这就不仅仅是郭衡的悲剧了!

   所有担心、打击我的人,就算你们是爱我的,请通通滚蛋。郭衡在自己博文中写道。

    是什么让她对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为什么在外人看来阳光、开朗的郭衡,内心却如此痛苦?她又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呢?

    在郭衡的一篇博文里,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3岁的时候,我便离家,开始了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的独立生活。在幼儿园里面,我经常是感到恐惧的。我没有朋友,而我又是那么可笑的自闭和敏感,别人随便对我说点什么,我就当真,于是逆反和打击心理非常强。在需要爸爸妈妈关爱的时候,却无奈要开始面对这种独立生活,孩子该有多么恐惧和不安。

    在博文中,她这样描述她父母:我的爸爸妈妈,在中国已经算是开明的父母了。他们不给我压力,但是也从来不给我嘉奖。无论我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总是觉得我还不够好。我甚至没有印象父母当面夸过我什么。因为我不听话,经常挨打,从小跪搓衣板,我是像男孩子一样被揍大的。但是,很不幸,我却是个内心脆弱的女孩子。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我们也要开始思考:的确,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恰当吗?孩子真的能感受到吗?

    孩子很多时候理解信息或者看待问题时都是碎片化的,只会根据碎片的信息去做判断。在成长的过程中,郭衡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赏,不听话时,受到的是父母的打骂。做好了不夸奖,做不好就开始责难,她怎么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呢?

    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并不是因为他今天考了100分、钢琴弹得好、获了很多奖项,而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即使他身上有一些缺点,即使他今天只考了50分,我们依旧爱他,我们会跟他一起去面对、去成长。

    同时,郭衡从小被要求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爸爸妈妈面前不能哭、不能闹。其实,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情绪失控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候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有不舒适情绪的时候,我们去压制他、指责他,只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内疚心理,然后把情绪积累下来。慢慢地,孩子学会了用一层层外壳包裹自己,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内心的脆弱,自己也渐渐地忘记了怎么去疏导内心的情绪。

    郭衡就是如此,外人看来阳光、向上,内心却隐藏着极大的痛苦。情绪是一种能力,能在生活当中不断地累积,当积累到不能承受的程度,终有一天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强度爆发。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很阳光的孩子,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况,是健康的,还是不断压抑的,这一点很重要。父母不仅仅要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更需要听到孩子难过、生气和害怕时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