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那些没用的人际关系

(2014-08-24 12:31:44)
标签:

情感

人际关系

文化

分类: 家事国事天下事

 

拒绝那些没用的人际关系

 王路http://blog.sina.com.cn/u/1784010372

  初中时候,我从学校小卖部老板那儿,第一次知道“人脉”这个词。老板坐在床上吃面条,垫着砂锅的是一本盗版成功学书。老板跟坐在门口玩儿的几个小家伙说:你们啊,谁将来能当多大的官,要看跟他最亲的几个人能当多大的官;谁能挣多少钱,要看跟他最亲的几个人挣多少钱。

  我爸有个发小,三十年的交情,到了四十岁还无话不谈。四十岁后,发小突然从一个清水衙门的副主任科员升到了宣传口的领导岗位,正科级干部。从此就不大找我爸聊了。我爸有时候找他聊,他总是打哈哈。我爸就感慨,没法儿再一起玩耍了。

  人和人之间有没有交流的可能性,取决于互相之间能否传递有效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广义的,包括信息,也包括情感。  

    像hi,hello这种招呼,都是无效的交流。但它们的存在也意义重大,就是避免不够熟的人路遇时的尴尬。你之所以每次在走廊碰见上司,都会说一句王总好,就是要保证哪天真找他办事的时候,他不会对你有意见,不会觉得这小子没礼貌。所有hi,hello这种无效交流都是在为未来可能的有效交流做铺垫。它们的作用好比前戏。    

    有人经常嚷嚷,说和某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不是说你用瓦房店话,我用驻马店话,我们就没有共同语言了。而是说,如果你的话没法戳中我的笑点和痛点,和你的交流就会乏味、沉闷,没意思。  

    人在本能上(不是道义上),渴望去接触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单个的个体在复杂的社会更好地存活下去。而闭塞、顽固的个体则会逐渐被淘汰。如果你希望别人在跟你的交流中感到愉快、有收获,就得保证你的信息是有效的,有意思的。

  此外,交流还需要合适的场合和氛围。无法想象史湘云和香菱,人手一个煎饼果子,挤在大望路的地铁上聊“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你的学霸朋友,也不可能在微信群里指导你做傅里叶变换,解偏微分方程。  

    交流一定要有互动,不然就是直流了。新闻联播里的领导人不能成为你的人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我待在一个群里有意义,那么,我就不能只接收信息,也得发出信息。如果他们发巴黎的落日、纽约的夕阳,而我只能发五道口的地铁,我就应该趁早退群。

  我不是在鄙视宇宙的中心。绝不是说北京就比巴黎、纽约次。而是说,应当把合适的东西,放在合适的地方。这才叫资源的配置。应该把五道口的地铁照发到硅谷码农的群里,而不是北京的金融群里。大洋彼岸的华人,看到五道口,抚今追昔,搞不好会激动得落泪。这才叫优化。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能让世界通过他的手和眼,呈现出来不一样的姿态。哪怕只是角度上的一丁点儿不同,也意义重大。只有如此,别人才能通过和你的交流,蓦然发觉:噢,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超出了我的想象。只要这种想象不是觉得你人渣就可以。那你的存在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从不追求给周遭世界带来新东西,只图谋从外部踅摸点儿东西的人,世界也会以最吝惜的面貌呈现在他眼前。

  所以,要创造,而非消耗。要给予,而非索取。用禅宗祖师的话说,要做“主人翁”。记得娱记曾问范冰冰有没有打算嫁入豪门,范冰冰说,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对待人脉这事儿的态度,也该拿出范爷的范儿:

  我不需要人脉,我就是人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