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表露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6月17日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表露是一个重要而普遍的现象。咨询师言语性的自我表露具有开辟治疗渠道的功效。超过90%的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自我表露。但是咨询师的自我表露仍然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对自我表露概念的界定是争议热点。一些研究发现,咨询师自我表露和来访者,咨询师,观察者评估之间没有关系,甚至认为是负相关。这些可能与描述自我表露的频率,没有考虑品质有关。表露的信息的性质,表露信息和来访者的相似性,是咨询师主动表露还是被动表露,可能在自我表露和咨询效果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研究方法也是不同,会谈录像评估方法,对照组评估方法,对话分析方法,来访者回忆方法,咨询师自我报告方法。
现在认为,研究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就必须关注咨询师何时何地对谁表露,最好聚集于咨询师在做出自我表露时的内心过程,理解动机和影响因素。文化背景对自我表露的影响。
自我表露的操作性定义:knox1997年提出:咨询师的自我表露是一种干预措施,它包括咨询师表达个人信息,对来访者的感受,及对来访者提出问题的回应三方面内容。
本研究是有意识的表露,不是不自觉的表露。建立表露主题,建构核心观念,交叉分析(普遍的,典型的,特别的),稳定性检验。确定了7个主题:认识,态度,内容,情境,动机,考虑因素,变化。
认识,是咨询师对自我表露作用的认识。可以促进咨询关系。1、如咨询师认为自我表露可以促进咨询关系,2、可以帮助来访者,3、可以说明咨询师的真诚。作用途径包括促进来访者获得新的认识,感到被理解,学习到新的许多方式。
态度,所有咨询师都有自我表露,接受与认可。1、对个人隐私信息的表露态度谨慎,2、对个人身份,受训背景的表露比较开放。
内容,1、涉及咨询师个人化的信息,咨询师个人身份,受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的经历,经验。个人态度,见解和领悟。2、与来访者带给咨询师的感受,即时性的自我表露。对关系和咨询过程的评价与感受。
情境,情境是咨询师自我表露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1、来访者有不合理的观念或者想法,2、咨询不顺利,难以进行下去时,3、咨询师有类似的经历,4、来访者主动要求。
动机,是咨询师自我表露的目的。
1、为了维护和挽救咨询关系,
2、为了满足咨询师的个人心理需求。非压力情境咨询师个人表达和分享的需求。压力情境下减少咨询师个人压力的需要。
3、为了帮助来访者。促进领悟,理解和自我认识;消除不合理信念;提供情感理解和支持;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提供新的行动方式;调动来访者的主动性。一半的咨询师开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后来反思认为也是有个人心理需求。
考虑因素,是否表露及何时表露是咨询师进行自我表露的决策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少数人需要考虑如何表露及表露态度问题。
1、是否要表露。表露对来访者有没有帮助;是否切合来访者的需要。
2、何时表露。是否与咨询关系和咨询进展相互契合;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解程度;对来访者的状态和承受能力;来访者的自我反省能力和领悟能力。
3、如何表露。表露的内容;表露的程度;表露的方式和言语组织。
4、表露态度要真诚。
变化,1、态度更加谨慎,2、表露过程的体验更轻松自如,3、形式更加灵活,4、数量更多,5、程度更深入,6、效果更合适。
心理咨询师对自我表露普遍坚持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在咨询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技术,认为咨询师有必要使用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情境因素是过去忽视的。
咨询师因为类似经历而自我表露,从积极角度看,可能因为类似经历而拉近与来访者的心理距离。从消极角度看,可能因为咨询师对自己的反应失去监控和节制,使互动焦点从来访者转移到咨询师。如来访者主动要求咨询师表露时,来访者突然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咨询师往往感到压力,新咨询师容易被套。直接回答来访者,而缺少考虑权衡,因此感到自己要表露前,咨询师需要仔细考虑。
在动机方面,咨询师受到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而表露往往在表露前最不容易觉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众所周知,咨询师个人心理需求常常是需要监控的,不能影响互动过程。有效的自我表露最终需要一种对道德和临床问题的意识,以维持专业界限和始终关注求助者及其需要。
自我表露是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还是一个直觉决策的过程,目前没有结论。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决策非常迅速,甚至部分受到直觉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咨询师基本上是审慎的,理性的决定是否进行自我表露。说明,自我表露与咨询经验有关,新手比较理性,专家比较直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