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如何预防人们的心理疾病,增进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具体而言,即指精神疾病的发现、治疗和预防。
1908年5月6日在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精神病学家梅耶及社会各界的赞助和支持下,美国人比尔斯在康涅狄格州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
1948年联合国成立了“心理卫生世界联盟”,在宣言中指出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
1989年又在健康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
我国于1936年在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新中国1985年9月,在山东泰安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与健康标志: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总的看来,心理卫生是目的是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疾病以及不良适应行为,保持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心理健康。
具体有:无心理疾病;积极调节、发展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与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卫生研究的内容
1.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卫生
2.不同团体的心理卫生
家庭的心理保健问题、企业的心理保健问题、学校中的心理保健问题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以往学者区分变态与常态的观点
统计分析的观点--正态分布
社会规范的观点
社会适应的观点
主观感受的观点
心理测验的观点
2.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行为反应适度;有自知之明,善于了解自己;能自我控制、有自尊自重品质;善于与人相处;人格的一贯性;情绪乐观,心胸开朗;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员工的心理卫生与健康--员工的心理紧张(应激)与松弛
一、紧张(应激)的实质
应激即是平时人们常说的紧张状态。应激包括警戒、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警戒反应即指有机体无论在什么时候受到任何一个紧张刺激都会引起躯体内部的生理、生化的变化,体内环境平衡的变化和内脏机能的变化,即生物有机体自身会动员起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反应,也称动员阶段。
抵抗阶段是指有机体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后,就会出现心律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含量增加等变化,这样能充分动员体内的潜能应付环境变化刺激的危险,也叫抵御反应期。
衰竭阶段是指紧张刺激所致的威胁继续存在或躯体仍然像威胁那样进行反应,抵抗就会继续下去,于是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最后出现崩溃,导致疾病发生,衰竭期也叫适应性疾病发生期。
二、紧张的原因症候与评定
外部原因:工作因素、组织作用、员工个人发展的机会、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内部原因:员工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体验,往往受个人的认知方式、经历与适应能力、期望与抱负水平、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等多种因素。同样压力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同强调的心理紧张性。
紧张的影响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
评定:社会适应评定量表
三、应激的减缓与松弛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