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青年1个月内放火17次(组图)

标签:
詹锦华永安市柴火苏某电动摩托车健康 |
分类: 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建立 |
19岁小青年1个月内放火17次(组图)
来源:东南快报
一辆电动摩托车被烧得面目全非
嫌疑人指认放火现场
本报记者 张树福
通讯员 林嘉霈 文/图
7月下旬至8月12日,三明永安市接连发生17次火灾,让人诧异的是每次着火都是发生在柴火间,每次都有摩托车、电动车被烧毁……是天灾,还是人祸,居民陷入恐慌中。
当地的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确定这些火灾均为人为所致,立即展开抓捕。8月13日,当纵火者准备再次放火时被抓个正着。昨日,当地的检察机关对其予以逮捕。
蹊跷----一个月内,永安市发生17次火灾
8月12日凌晨1时许,刚扑救完一起柴火间火灾的消防战士还没睡熟又被尖锐刺耳的警报声惊醒,迅速奔赴火场……
“永安市南塔路2幢楼,柴火间着火,内有摩托车一辆”,值班的战士通过对讲机向王队长报告。“又在半夜?又是柴火间?见鬼了,一个晚上到底要发生几起柴火间火灾?”指挥员心里嘀咕着。5分钟后,大火被成功扑灭。
“队长,队长,永安市三中防卫所一楼柴火间着火,无人员被困,里面有一部摩托车,”刚松了一口气的王队长脸色突然又凝重起来。“走,上车,”王队长命令道,他瞄了一下手表,距离上一次火警才过了半小时。
而蹊跷的是:从7月下旬开始已经连续发生17起柴火间火灾了。“永安城区的防火形势一直挺不错的,为何最近这么奇怪?”当地消防人员很纳闷。
经过比对,警方初步认定这一系列起火事件涉嫌人为纵火。永安市公安局抽调刑侦、消防、派出所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永安市领导为此专门作出批示。
专案组成员每晚轮番到案件高发现场周边蹲坑守候,8月13日0时许,专案组陈吉川大队长带领警力在南塔新村巡逻、蹲坑守候时,发现了犯罪嫌疑人苏某,立即将其带回刑侦大队审查。
苏某如实供述了从7月下旬开始在燕东、燕南辖区下半夜纵火烧毁小区楼房柴火间、摩托车等公私财物案件17起的犯罪事实,涉案价值20余万元。
对话---放火取乐觉得很刺激
嫌疑人苏某,男,1992年7月出生,南安市人,现住永安市。
一个19岁的青年,为何会连续纵火17次呢?昨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看守所。这个青年戴着红边框眼镜,接近1米8的个头,从外表看来斯斯文文。而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苏某的父母不怎么管他,平时经常不在家,而他最喜欢的就是网络游戏。
对于放火的动机,他只认为很好看、很好玩,浅涩的笑容很快从那张稚气的脸庞掠过,表现得很不以为然。谈话中,丝毫不觉得其精神有异常。
记者:你为什么想到要去烧房子?
苏某:我觉得大火燃起来好好看。
记者:你将别人的房子烧了,别人就没有住的了,你想过没有?
苏某:没想过,我真的只为好玩,那些人我都不认识。
记者:点燃后你有什么感受?
苏某:我在半夜放火烧柴火间,就是希望能引来消防车灭火,看见大家都在扑火,还有消防官兵,我觉得很刺激,很好玩。
专家----可能属纵火病态
对此,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心理科主任詹锦华表示,这人心理有缺失,他完全还没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可能与其纵火病态有关。
詹锦华主任说,根据苏某的成长来看,他生活在残缺的家庭中,对他的成长经历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往往这类有不正常成长经历的人,包括早期创伤、孤僻、社交不良等情况,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大。如果遇见火便觉得很兴奋,且有一定的快感,就属于纵火病态。
詹主任说,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给予矫正,一种是消退法。即在他玩火的时候就对其进行惩罚。另外进行批评教育。但只要能正确对待火的问题时,就给予一定奖励表扬;另一种方法是替代法,类似于戒烟时想抽烟就吃糖的方法。
手记----注重心智教育
一个19岁青年,连续放火17次,竟说是为了“好玩”。其实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以往我们甚至能看到有年轻人就为了“好玩”而去盗窃,甚至杀人。
而他对生命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是如此的轻率,难道没人教过他,这些事情做不得?他们缺乏的是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和价值标准。可是有谁教给他们真正的是非观念和价值标准呢?
詹锦华主任说,一个人所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核心,首先是灵魂和心智的教育。可是,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往往只流于表层形式,何时深入到了解孩子的心灵?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挤下独木桥,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逼着学这个学那个;学校、教师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
在一个人所受到的完整教育中,知识教育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塑造一个拥有基本判断力、良好品性的灵魂,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前一篇:天气炎热 小心经期抑郁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