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36
  • 关注人气:3,8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多,真是城市拥堵病的原罪?向杰

(2011-07-08 08:24:30)
标签:

交通拥堵

科技日报

综合交通体系

健康

分类: 家事国事天下事

车多,真是城市拥堵病的原罪?
发布时间: 2011-04-22    作者:
向杰
http://www.stdaily.com   

    “唉,又堵上了,北京车太多!”上班途中的公司白领俞欣这么抱怨着,俨然忘记了自己也开着私家车。

  像他这样的心态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希望自己拥有轿车,享受其带来的生活便利性;另一方面又希望别人不要买车,车没那么多,自己开车就不堵了。

  50来岁的谢国云是个“老北京”,虽然家离单位不近,不过习惯了长年骑自行车上班,说到拥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车多闹的!头10年,没这么些个车,自然不堵。”

  城市管理者的想法似乎如出一辙——“都是车多惹的祸”。于是,北京继上海之后成为第二个限制车牌、控制汽车增量的大型城市。有消息称,我国凡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都将陆续出台限制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累计交易新车61336辆,比去年同期减少116322辆,降幅高达65%。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首都缓解“首堵”症的板子是狠狠地打在了汽车的屁股上。

  车多,真的就是造成城市拥堵病的原罪?

  “我认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车多,而在于城市缺乏科学规划。”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限购摇号令意欲购车的市民焦虑不堪,牌照拍卖增加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单双号限行促使市民购置多辆车,城市车辆不减反增……”

  他认为,拥有私家车并能顺利出行,是公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限购限行,使公民失去了幸福感。“如果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把交通拥堵的病因简单归结于车多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谢飞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必须明白一点,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交通流量的增长永远赶不上汽车的增加量。“我们不能因为产生了拥堵就强行抑制人们对现代出行方式的需求。”

  “限购仅能延缓汽车增量,对于解决拥堵是治标不治本。”谢飞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购车欲望还将大幅释放。二三线城市马上也会面临拥堵的状况,难道都要采取限购限行的手段?”

  在去年北京机动车总量接近440万辆,有关部门讨论是否限车时,新华社就态度鲜明地撰文表示:“现阶段没必要限制购车。”文章说,因为堵车,就放弃轿车进入家庭,明显是因噎废食。一些人近些年把公交优先与私家车发展对立起来更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公交优先与私家车的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目前公交硬件建设远没有完善的前提下,开私家车出行恰恰是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百姓出行方式的必要补充。

  而且,“汽车限购”也明显与国家宏观政策相悖。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出台,明确提出“推动汽车私人消费”。

  “所以,对于汽车消费宜‘疏’不宜‘堵’。”谢飞说,一定要从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交、轨道甚至是低空交通,在此基础上优化诱导汽车消费,解决拥堵问题。

  周干峙院士此前曾建议,城市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应按照“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协调发展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慢行交通系统更适合中短距离交通,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城市规划应该为这部分交通创造更好条件,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道路网络。

  而李立新则从借鉴“香港经验”出发,提出“路权分配”理念。希望因地制宜建设“步行系统”,从根本上医治交通拥堵的“城市病”。“香港以‘空中连廊’为代表的‘步行系统’,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上最具优势——在香港闹市区,处处可见‘人在空中走,车在地面行’的立体交通景观。正因为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影响,香港街头虽然车多路窄,汽车总是飞来驶往。”

  “我国已是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但在市政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还远远滞后于这一身份。”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认为,一味限购将严重挤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汽车工业面临考验。(本报北京4月21日电)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4/22/content_29773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