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益智力开发文化部或取消“偷菜” 引起争议
(2010-10-14 12:37:00)
标签:
科技天水文化部游戏东南快报健康 |
分类: 我的来访者的案例 |
无益智力开发文化部或取消“偷菜” 引起争议
近日,甘肃天水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而违法被拘留罚款。案发后,某媒体连续刊发大规模报道披露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昨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工作人员回应称,等文化部会商研究后,“偷菜”的游戏功能或将取消或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
法律界:甘肃十律师联手起诉“偷菜”网
“偷菜”现实版屡屡上演,11日下午,天水市秦州区的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和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表态,准备联手状告偷菜游戏网站,并开始准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文化部:表态“偷菜”游戏或逐步取消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获悉具体情况后表示,他们已陆续接到国内其他省份市民电话投诉反映“偷菜”游戏对孩子和成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但是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题研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本报意见上报具体主管部门,开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而对于网上偷菜游戏,他称,游戏中种菜、浇水、施肥等功能确实能为青少年等网民提供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虚拟网络平台,但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彻底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虚拟平台,减轻对青少年道德及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据西部商报
偷菜有理!轻松好玩
偷菜是小成本的心灵慰藉
主持人:目前资深偷菜迷遍布社会各个行业和年龄段,许多中老年人尤其喜欢,偷菜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呢?
詹锦华:偷菜老少皆宜,说明它是一种轻松易学的小游戏,其次,偷菜也是一种潮流,两个人之间互相偷,旁边的人看到了也觉得有趣,有从众效应,当然,最重要的是它满足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占有欲,只要半夜起来偷别人的,就会有很多收获,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获得他人的认同,有归属感,同时,它也是一种解压的工具,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回归田园生活,偷菜种菜是成本最小的回归
鼓励小孩偷菜“长见识”不可取
主持人:真如文化部工作人员所说,偷菜对智力开发没有益处吗?有些父母反倒鼓励小孩“偷菜”,说可以认识蔬菜的品种和农时概念,增长见识呢。
林柏冬:青少年本身自控能力差,学习压力重,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也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利用“偷菜”或任何一种网络游戏来开发青少年的智力并不可取的,还极有可能染上“网瘾”。
甘满堂:虽然农场里面还弄成了英文的,介绍啥的,但是这种好处只是一种吸引手段,想真正了解知识,还是推荐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而不是游戏,毕竟,没有寓教于玩的。
偷菜有罪?说影响负面是“吹毛求疵”
文化部列出偷菜负面影响:
罪名1.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
罪名2.不积极向上,对青少年道德及价值观有负面影响
专家反驳:偷菜只是消遣,说社会价值是“戴高帽”
主持人:偷菜,“偷”引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真的是负面的?
詹锦华:偷菜只是一种游戏,对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层面比较小,毕竟因为偷菜游戏而真的去偷菜的只是个案。玩偷菜游戏最后真的去偷菜,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甘满堂:偷菜游戏既非色情也不暴力,没有打打杀杀,如果一个游戏真的会因为是“以偷为主”而带来不好的价值取向的话,那在杀戮题材泛滥的文化产品的熏陶下,我们整个地球岂不成了杀人魔的世界了?所以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负面影响,是有点吹毛求疵了。
早在去年,文化部就曾将“偷菜”改为“摘菜”,引发网友争议,有人称,这与孔乙己的“窃书者不算偷”一样牵强。
游戏本不要求都要“积极向上”、“开发智力”
主持人:虽然偷菜不能开发智力,但作为消遣游戏,还是能给人带来开心快乐吧,这样不是也符合“游戏”本身的定位吗?
郑熹:其实我觉得,各种游戏都有各种定位,不能要求所有的游戏都有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还有增长知识、促进智力发育的功能。偷菜的定位就是操作简单、无需耗费大脑、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却能进行交友的社区网络游戏。我认为偷菜这个游戏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某些玩家的心态上面。再说价值观,钉子户大战拆迁队,这样的价值观也未必“主流”,但也反映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现实版偷菜近两年屡屡发生,天水妇女的现实版偷菜在福建也曾经上演。当然,这只是极端例子,更有甚者,偷菜还威胁到了饭碗。
石狮现实版“偷菜”
夜夜沉迷偷菜游戏
浙江余杭一副处级干部上班“偷菜”被“辞官”
据杭州媒体报道,今年7月初,浙江先后有两名女公务员因上班时间上网玩偷菜游戏,连饭碗都丢了,其中一名还是副处级干部。
取消无理?
别走极端一刀切
文化部有监管权力
但因极端案例就下禁令明显不合理
主持人:没有益处的游戏就必须被取消?文化部有没有这个权力?
丁兆增:实际上,文化部是有这个权力的。如果游戏宣扬的内容确实违背了社会传统道德,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侵害社会公共利益,那作为主管部门的文化部,自然有权对文化事业进行监督规范管理。应该说,这不光是行政权力,更多的是他们的职责。
其实,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一刀切”不如推行游戏分级制
主持人:但是这个游戏广受欢迎,贸然取消,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玩家们的心情呢?
王荣坚:确实,偷菜本身是一种游戏,游戏本身可能会有各种不良影响,但我们应该着重疏导这种不良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一堵了之。因为即使现在取消了偷菜,难保以后会出现类似的游戏,仍然会存在这种情况。那么我们能不能每种游戏都一禁了事?明显不合理。“疏”胜于“堵”,针对一款游戏进行“一刀切”取消明显不合理。倒是可以向西方的电影分级制学习。真有什么未成年不宜的,对成年人开放就是了。
各方建言:
禁偷菜是政府“越界”了
“偷菜游戏或将取消”是政府管过界,我认为偷菜游戏是款合法的游戏,法无明文规定禁止的即为合法。这款游戏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带动了国内一批社交网站的发展,带动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确实可能有人沉迷,但因此就封杀的思想是有问题的。从偷菜游戏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言,我认为不宜去动它。
——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
文化部管“偷菜”,这不是用牛刀来杀鸡吗?还是请在偷菜游戏上高抬贵手吧。
——东快网网友妙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