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队急需心理援助

(2008-07-22 11:37:19)
标签:

军人

心理援助

杂谈

分类: 自杀及心理援助技术

 

   

 

    汶川地震后,中央派出11万官兵抢险救灾,他们被灾民统称为“救星解放军”,成为整个救援行动的主心骨。但是,在军人硬汉的形象背后,他们同样有血有泪。事实上,他们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兵娃子,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参与如此惨烈、死伤不下于一场中型战争的救灾行动。
    这些中国硬汉在今后将如何面对灾区血肉模糊、支离破碎的回忆?如何忘记废墟下传出的救命呼喊?来自军方的心理学专通过本报呼吁,如果在6周内不能进行成功的心理干预,也许超过2成的军人会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幻觉甚至自残可能会困扰他们终生。 (“你怕吗?”“怕!”“有没有说出来?”“没有。因为我们是军人……”这样的对话,曾多次出现在本报记者与救援官兵的对谈中。中国人古来就说“男人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对男子汉要求情绪内敛;特别是中国军人,“坚忍”甚至成为行伍中的基本训练。
    心理辅导黄金期仅六周
    据报道,日本来华救援队中的一名队员因未能救出生者而感到深深愧疚,以致引咎辞职。但为数更多的中国救援军人,虽已倾尽全力救出部分幸存者,但面对更多的遇难者遗体,他们内心的失落和愧疚感,只会比日本救援队沉重千百万倍!因此,令军方心理专
担心的是,相当一部分军人被内心中深深的恐惧、自责困扰,必须立即向他们发起另一场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近日来,前往四川各大医院接受心理障碍治疗计程车兵越来越多。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伟文介绍,一位参与救援计程车兵,近来沉默不语、厌食、失眠,在部队领导的要求下,来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当时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王伟文说。幸运的是,经过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这位士兵正在慢慢康复。

    王伟文说,类似这位士兵出现的情况,医学上被称为“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由战争、灾难所造成自己身体创伤或目睹其他人受伤、死亡而引起。美国军人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救援人员在“911”后,都曾集体罹患这一疾病,其中部分严重患者甚至走上自残道路,这也是美国出现“战后老兵自杀潮”的主要原因。
王伟文呼吁,对于此次参战的军人,“要尽早进行心理辅导,如果超过6周,情况就会很麻烦”。当前距离地震发生已近3周,对于心理救援的黄金6周,时日已不多。
    硬汉有泪亦应弹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朱新民少将介绍,为了鼓舞救援官兵计程车气,已特别为对参与救援的
军队配发了650台电视机、17万台收音机,每天1.4万份的军方报纸。多支部队均配有专门的心理学专,随时对参战部队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说出来,大哭出来”,王伟文说。公安部消防局政治处干事郭水华回忆说,5月19日全国哀悼日,14:28分,北川县数千名实施救援的官兵,手执钢盔,面向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默哀,全体放声大哭。“哭完,不用号令,他们又继续投入救援”,郭水华说,这对于很多战士来说是一种情绪宣泄,哭过后感到情绪平静很多。
   “因为,他们时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在如此天灾面前,战士也会觉得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心理会生成强烈落差,不得不强行要求自己‘坚强’。但强行抑制落差和悲伤,对心理的伤害最大。”心理学专
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