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强迫性神经症来访者心理咨询健康 |
分类: 我的来访者的案例 |
我的案例:一例“强迫性神经症”案例的咨询报告
詹锦华
摘要:当前,由于学习压力大,青少年心理疾病特别是各种神经症发病逐年上升。本文择取一个“强迫症”案例的咨询治疗经过,说明在各种神经症治疗措施中,心理咨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案例,采用整体疗法,即综合了森田方法、心理暗示,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经过6个月的心理咨询,来访者解除了病疾的痛苦,并立志做一名心理工作者,人格得到成长,人生价值得升华。
(一)来访者身份资料
姓名:林某某;性别:女;出生时间:1991年7月;地点福州市连江某镇;民族:汉;文化水平:连江某中学高一学生;亲属情况:父:建筑工人,母:家庭主妇,一个哥哥在南方打工。
(一)来访原因(主诉):近二年来,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经常产生怀疑,有对象不明确的强迫动作和行为。
(二)问题发生发展过程(个人陈述):小学5年级时当班长,因在一段时间里,时常受到自己喜爱老师的批评,自己逐渐没有自信心,担心老师对她失望的样子,开始变得紧张,如心里已经知道布置哪些作业并已写在字条上,但始终不放心,要打几个电话得到同学的确认。在生活上,事事过分担心,过于仔细,睡觉前的门,煮完点心的煤气灶都要检查几遍。
近几来,一想到尿就要上厕所,老想许多奇怪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会睡觉?人为什么有呼吸?想着想着反而呼吸急促好像快窒息了。
(三)来访者对咨询服务期望:治好她的“心理疾病”,让她不要这样痛苦。
(四)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般印象:
1、来访者为高中女生,营养发育状况良好,身高162cm,身材好,胸部饱满。
2、口齿清晰,有时语速稍慢(沉浸自己的痛苦中),说明情况和问答互动良好。
3、思维清晰,无思想不集中或幻想、幻觉的表现。
(一)对来访者个人的诊断
1、排除精神疾病:该来访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尽管自己觉得很痛苦,“痛不欲生”,但有自知力,又有主动求助行为,且能坚持学习生活,与同学关系较融洽。
(二)对照症状学标准,来访者有强迫怀疑和强迫性穷思竭虑表现。但对社会功能影响不大,且能坚持学习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轻度)。
1、近期具体目标:应用森田疗法,让来访者接受现实和“顺其自然”,即带着烦恼工作和学习。
2、长远目标:“强迫倾向”以及神经症的产生,是由于较长时间的心理冲突,至少需3—6个月心理治疗。依靠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良好沟通和信任,逐步让来访者解除内心痛苦。
1、来访者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与咨询师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来访者义务
(1)遵守和执行商定的咨询方案。
(2)遵守预约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3、咨询师的责任与义务
(1)、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2)义务:向来访者介绍自己专业背景,遵守咨询有关规定,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
(三)咨询方案:每半月面谈1次,咨询时间暂定三个月,每次一小时,收费80元/小时。
利用绘图和画树技术,了解来访者的内心对未来是充满憧憬的,画中一棵春天叶子茂密的大树,有绿草地鲜花和小鸟。画中一树枝伸到地上,一只小鸟正跳跃在上面,表明来访者内心痛苦急需他人呵护和帮助。
1、“镜相自我原则”的方法。每天对着镜子发现自己形象的五个优点,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2、“心理垃圾”丢弃法把心中烦恼苦闷的事一一具体写在纸上,在垃圾桶旁边细心地将纸张撕成碎片,微微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拢在胸前,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将把烦恼丢进垃圾捅里,烦恼不再属于我”重复5—10遍。
咨询师意见:这是来访者良好的情绪启动,并运用了正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即“升华作用”,来访者的欲望和冲动的转化到社会容许的目标和对象方面去,使原始的冲动、欲望得到宣泄,解除焦虑紧张的情绪,维持个别体心理平衡,还满足了来访者成功和实现自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