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词赏析 |
子惠思我,[一]褰裳涉溱[二]。
子不我思,[三]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四]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五]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六]
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一]惠,爱。《郑笺》:“爱,相亲爱也。”
[二]褰(qiān),提起。褰是攐的假借字,《说文》:“攐,抠衣也。”
[三]不我思,是“不思我”的倒文。
[四]童,痴呆愚蠢。《国语·晋语》韦昭注:“童,无智。”陈奂《传疏》:“童即狂也,童昏即狂行之状。……单言狂,累言狂童,无二义也。……以童为幼童解之者,皆沿其误。” 也且(jū),语气词。
[五]洧(wěi),郑国河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与溱水相合。
[六]士,青年男子。朱熹《诗集传》:“士,未娶者之称。”
【分析】
这是一位女子责备情人变心的诗。这位女子的性格爽朗而干脆,富于斗争性,与《郑风·狡童》中那位软弱缠绵的女子绝然不同。有人说她“用情不专,可说是‘人尽夫也’一个实例”。这是不正确的,似乎还存着“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必须从一而终”的老眼光。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小序》曰‘思见正也’,而不言其见证之故。《大序》遂以忽、突争国事实之,曰‘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已也。’于是有以狂童指突者,亦有以狂童指祭仲者。《集传》则云:‘淫女语其所私者。’皆误认狂童为狂且、狡童耳。童而曰狡,则为狡狯小儿也无疑。狂仅曰狂,则为丑恶狂人也亦无疑。若夫狂童,何狡之有?亦何狂之足虑?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不知所以裁之。’是狂童者,后生有才而未知所载之称。以其不知所裁,故思所以裁之,此名师益友之未可一日无也。诗人有望于良友之裁成其子弟也,故遗之以诗曰:子弟之待正于君也久矣,子其惠然思我而来临乎?溱洧虽深,一褰裳可涉渡也。若其无意,则岂无他人之相观益善乎?抑岂无他士之砥砺于成乎?而无如子弟辈之狂,日见其狂而未知所裁者,非子不能正其狂也。子慎勿辞焉也可。自来此诗无是解者,愚循文按义当如是耳。不然,《左传》子大叔之歌是什以饯韩宣子,而宣子能无怪之耶?”此说也可讲通,但稍嫌迂曲,恐不如作情诗解更切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