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写女子求偶,希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每章一、二两句以梅子坠落比喻青春消逝,三、四两句是他对男子的愿望。
【原文】
摽有梅①,
其实七兮②。
求我庶士③,
迨其吉兮④。
摽有梅,
其实三兮⑤。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⑥。
摽有梅,
顷筐塈(摡)之⑦。
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⑧!
【注释】
①“摽(音biào)”,坠落。“梅”指梅树的果实。《毛传》:“摽,落也。”摽又有“打落”的意思。闻一多《诗经新义》:“摽,即古抛字。《玉篇》曰:摽,掷也,《说文新附》曰‘抛,弃也’,重(chóng)文作摽。掷物而弃之谓之摽,掷物以去人亦谓之摽。……摽梅亦女以梅摽男,而以梅相摽,亦正所以求之之法耳。意者,古俗于夏季果熟之时,会人民与林中,士女分曹而聚,女各以果实投其所悦之士,中焉者或以佩玉相报,即相约为夫妇焉。”
“有”是词头,语助词,古语往往在一个单音词上配一个“有”字,如“有夏”、“有司”等和“有梅”词例相同。
梅,《韩诗》作楳。果名,今称酸梅。《说文》:“某,酸果也。某是正字,梅、楳都是后起字。
②“其实七兮”,“七”表多数,言未落的果实还有十分之七,比喻青春所馀尚多。“兮”,语助词,有声无义。
③“庶”,众。“士”指未婚的男子。
④“迨dài”,及、趁着。“吉”,吉日。以上两句是说希望有心追求自己的男子们不要错过吉日良辰。
⑤“其实三兮”,“三(古读如森)”表少数,言梅子所馀仅有十分之三,比喻青春逝去过半。
⑥
“今”是即时的意思。言不必等待了,现在就来吧。
⑦“塈xì”是“摡(音xì)”的借字,又读“jì、qì”,《玉篇》引作“摡”,取。用顷筐取梅,言其落在地上的已经很多了。
⑧“谓”,读为“会”。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会的假借字。
《诗经》时代有在仲春之月“会男女”的制度,凡男子到三十岁未娶,女子到二十岁未嫁的,都借这个会期选择对象,不必依正常的礼制而婚配。一说“谓”是告语,言一语定约。闻一多认为“谓”读为“归”。
【今译】
梅子纷纷落地,
还有七分在树。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好日子休要耽误!
梅子纷纷落地,
树头只剩三分。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到今儿不要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
得使簸箕来收。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只要你开一开口!
【分析】
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同人结婚。《周礼·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传》:“会而行之者,所以蕃育人民也。”这两段话可说明本诗的背景。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陈奂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同声,故诗人见梅而起兴。”他们道出了诗的主题和兴义。诗分三章,每章一层紧逼一层,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