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花绽放方竹寺

(2021-02-27 14:27:16)
标签:

庐山

方竹寺

方竹

樱花

禅宗

分类: 随笔

        樱花绽放方竹寺

       沈明明·文/摄

庐山北山有座方竹寺,因内有方竹而得名。其实,方竹看上去没啥不同,只是用手触摸,才感到枝干有棱有角,略成方形。有意思的是,寺内寺外都有竹子,而只有寺内的两丛竹子是方竹。如此说来,此寺名之方竹,实属天意成全。寺院很小,素朴,静谧,空气清新甜润。院内偏房,炊烟袅袅,几位妇人麻利地洗菜烧饭,动作自然,就像在自家料理家务。除去“方竹禅寺”匾额等佛教标识,你会觉得这就是普通的山居农舍。它,恰到好处安然自在地坐落在高大乔木的合抱之中。

樱花绽放方竹寺


惊艳这里的是,佛院后几颗高大的樱花树,横空出世,此时正满树银花,花瓣如雨,微风吹过,飞洒满地。四周的葱绿,完全成了她的背景,粉白樱花,如云似雾,渲染出一个梦幻浪漫的崭新世界。驻足于斯,纵有万般文思,千种感触,却发现,任何表意词藻,也无法舒情达意。是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周语)。天地自造功业,自不用言表;面对天地造化,人又难以言表。世间万物的美,总在文字的盲区,让语言感到羞涩。眼前的樱花,就是这样让人“难以启齿”的。

惊于艳丽,顿生怜惜;置身繁华,不免伤逝。据说,这个落英缤纷的崭新世界,数天后将会灰飞烟灭,归于无形。树树花朵,将“半化春泥半化烟”。阳春繁花,将消散殆尽,终是“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冬去春来,春来了,又如何?“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邓尔雅·樱花)面对这行将“消歇”的春花,看不破,便只有像黛玉那样等着含泪埋葬了;想要看破,那就得回转神来,原来世间并无永恒,惟有“逝者如斯”永不歇息的流变,才是永恒。没有永恒,即是永恒。花开,是她来了;花落,即是她回了。熙熙攘攘,来来回回,便是世间众生不能免俗的固定轨迹。

“咔嚓”一声,用单反记录着樱花,返回再看,便不是眼前樱花了,记录的,只是此前那千分之一秒的樱花瞬间。明白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庄周当年所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哲理所指。新生的瞬间,其实,正是死的瞬间;死的瞬间,也正是新生瞬间。这张樱花照片很重要,因为它“留住了”樱花一生的那个宝贵瞬间;它又不重要,因为它只是樱花永远消失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瞧,樱花这个模样,不过是似曾来过的模样罢了。

樱花绽放方竹寺

这么想着,抬头看见了空中飘扬的旗幡,我才知道,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而是“我”的心在动。至少禅宗六祖,慧能是这么断定的。

寺院院门对联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方内方外自由自在!原来,人与佛的区别,不是我与你的区别,不是人与神的区别,不是“方内”与“方外”的区别,而是“我”与“我”的区别:“我”只行走在情欲世界里,被各种外物牵引着,羁羁绊绊的,“我”便是人。“我”自现佛性,行走在自由自在的世界里,“我”便是佛。是人是佛,由“我”做主,不由别的。

樱花绽放方竹寺

禅宗,不重修行,因为,修行不能成佛,最多是为成佛做些劳而无功的“准备”工作;禅宗旨在顿悟,如同桶底脱了,桶内之物瞬时倾泻得不遗一物。“我心”空无一物,这便是自由自在,便是干干净净,“我”随之空了,故而谓之“无我”。

禅宗与净土宗最大的分别是,后者确信西方存在“净土”,以为反复诵念佛号,便可往生西方净土(“彼岸”)。前者则相信,除了眼前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专属佛的净土世界(“彼岸”),“若到彼岸,便是未到。未到,非未到,方是真到”(竺道生偈语)。后者鼓励人往生西方;前者则鼓励人从“我”中走出来。

是的,净土宗祖庭,就在山的那边。与那边梵音缭绕颂歌嘹亮相比,这边,着实安静。

再回过眼去看那樱花,樱花还是樱花,不过是来过了而又要回家的樱花。或许,这些樱花跟这处禅寺达成了某种默契:你让我热闹非凡,我让你安静如许;你让我稍纵即逝,我让你孤守千年……

樱花绽放方竹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等情景,自然联想起白司马的“咏桃花”。其实,桃花李花,是三月开,还是四月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寻寻觅觅,能否像白司马那样幸运,觅得心中的那个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