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雪家风”袁鹤舍

标签:
鹤舍都昌古村家风沈明明 |
分类: 日记 |
上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漫步在袁鹤舍古村落的麻石铺就的村道上。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黛瓦,翘檐斗拱,一看便是“徽派”,与“正宗”徽派唯一不同的是,房屋墙壁砖体裸露,原汁原味,没有整体涂成灰白,只是画龙点睛般在屋檐下方四周圈了一道白灰,显出了房屋的端庄灵秀。当然,如是单门独院的一家,便难成景,可眼前所见的,居然是几十家户户相连整齐有序地依偎在一起,倒映在村前水塘里,便是说不尽的美景。
流连于此,会生出很多的疑问。譬如说,这些古屋主人是谁?譬如说,在这么个荒僻之地,谁能有能耐把大家整合到一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出资,统一时间,把这些房子同时建设出来?譬如说,几十年前,尚有许多古村落的遗存,可时至今天,这样完整保存的古村落却寥若晨星,它为何能在周边加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幸存下来?
漫步这里,一步一个疑惑。
今天,这个古村落是都昌县苏山乡下属的一个行政村。苏山,是都昌最偏远的“边疆”乡,与鄱阳湖流域的湖口舜德流芳两乡镇犬齿交错。虽是偏远,却得天独厚于它身处鄱阳湖岸,当年,是都昌腹地乃至景德镇等重要城镇货物抵达屏峰码头水运的一条便道。这条水陆通道,改变了苏山被边缘化的命运。附着在这条通道上的商业流和信息流,无形之中,给苏山人带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经商可以发家致富。
这种精神财富给了苏山,自然也给了鹤舍。
苏山与鹤舍血肉相连,源于一段真假难辨的传说故事。
东晋,只有茅舍的鹤舍,对面元辰山来了一位名叫苏耽的湖南郴州人,闭居元辰寺,止息炼丹。元辰山因此得名苏山。苏耽后修成正果,驾鹤升天。许多年后的一天,有白鹤飞来,停歇于茅屋顶上,有人夹弹弹之,鹤以爪攫板,留言数句:“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舍人赫然之余,焚香拜鹤,鹤舍,这一诗化名号,由此而来。
其实,鹤舍留存不衰,该是袁氏“卧雪家风”教化传承的结果。《后汉书》载,东汉汝南人氏袁安因“卧雪”不出,宁愿饿死,僵卧家中,巡官深为感动,遂请其为官,袁安出山,为官清廉,不负众望,传为佳话。一来二去,喻意清廉高洁的“卧雪”,旋即演绎成了袁门“家风”。大约明初,袁氏一支定居于此,操持“卧雪家风”,恪守耕读并举,农商两立两项基本原则,坚持走有袁氏家族特色的生存发展道路。结果成就斐然,家族满门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及至乾隆年间,统一部署,风景如画整齐有序的鹤舍新村建成面世。为了可持续发展,村里办起了学校,名曰“浣香斋”,完全的义务制教育。求学的孩子不光来自本村,外村的孩子也趋之若鹜。至今,“浣香斋”的匾牌依然完好。
近至现代的那些年,这么个小小鹤舍村,海内海外,人才辈出,能文能武,达官贤士,不胜枚举。按说,官商做大,便是移民,鹤舍该是一片瓦砾难存的旧梦废墟。然而,恪守传统的袁家,一直遵循“卧雪家风”祖传规矩,那就是盖建新房不拆老房;移居异地不毁老屋……
恋土情深,家脉亲和,血浓于水,耕读传家,于今人该是教诲良深。徘徊斯地,怅然若失,五味杂陈……
http://s7/mw690/001tLm0lzy73Q5tN66yd6&690
http://s2/mw690/001tLm0lzy73Q5v3Gw121&690
http://s7/mw690/001tLm0lzy73Q5vYfUWf6&690
http://s11/mw690/001tLm0lzy73Q5wWUqe4a&690
http://s7/mw690/001tLm0lzy73Q5yjsWif6&690
http://s3/mw690/001tLm0lzy73Q5zZQX042&690
http://s2/mw690/001tLm0lzy73Q5Bqiel21&690
http://s3/mw690/001tLm0lzy73Q5CoJoe12&690
http://s11/mw690/001tLm0lzy73Q5DT0i6fa&690
http://s6/mw690/001tLm0lzy73Q5EXK0R75&690
http://s4/mw690/001tLm0lzy73Q5HOD5N0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