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这么一句话,叫“经济不景气,努力捡便宜”。前一句话,说得大概是不对的,我常可以看到《人民日报》,报道经济总是大幅增长的,我的工资也“被增长”了,而且“幸福感”也“被”提高了。反正经常背黑锅,也由得他们拉去垫背吧,只要不驮石碑就好。我对政治经济也不懂,也不感兴趣,老婆看管不严,有零花钱就好了,所以更喜欢后一句“努力捡便宜”。
不过,现在“便宜”太难见到了,就像傻瓜都绝种了一样,人人精明胜过孔明,哪里能捡到便宜?不是我不努力,是真的没机遇。老早就听训导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或者是“机遇是与懒惰无缘的”等等,我也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也一直准备——准备着捡便宜——可就是捡不到,手比我快的绝不止小偷一种人。懒惰,应该也不是说我,至少我老婆可以作证,做饭刷碗洗衣服……我都勤勤恳恳地去做。咋就没机遇呢?郁闷啊!
其实,我想“努力捡便宜”,也无非和书有关而已。书之外的,我都懒得折腰——当然,地上有现金除外。综合一年来看,我连一毛钱现金也没捡到。所以,还是只说书吧,说这个我也很有兴趣,可以媲美我爱说的“肉隐肉现”的荤笑话。
2010年,买了许多书,也卖了一些书。查看孔网资金账户,2010年我的收入金额总计是8484.98元,支出金额总计是8658.58元。这个数据应该是准确的吧?我自己看了吓一跳,以前来来往往交易来去,也没注意看,原来小丘已积成泰山了。这一年我在孔网买书能买这么多吗?还真没统计过。收入金额也吓到我了,我竟然卖了这么多书?
查看资金明细,嘿嘿,收入金额仿佛现在国家一个什么大指标系数似的,搞建设它是增长的,搞拆迁它还是增长的,再建再拆依旧是增长的,总之,都是增长的,左手倒右手,这就增长了一倍。我的收入金额也这样,有时账户资金不够了,就从网上银行往里充值,这就是——我的收入了!转手给人付款,就又计入支出金额了。原来是这样记账的啊。
明白了,就按“资金明细”仔细算算。总的买书支出,减去卖书收入,一算下来,这一年用于买书净支出一万出点头。(四顾中……老婆不在旁边!)原来买了这么多啊,我说书柜怎么装满了,地上越堆越多,老婆怀疑的目光越来越深邃呢。
既然都买了,就不管钱多钱少的事情了。还是看看都买了啥了吧。买了这么多,真的也记不住,是不是捡到过便宜呢?
梳理一下吧,2010年我的旧爱新欢们!
先说新欢吧,这个让俺午夜梦回的,要先说说。其实,所谓新欢,也还是老一套,就像午夜醒来想起当年某个中学女同学似的。新欢,也无非还是评书与武侠黑书。评书今年只买了几部,稀缺本遇不到,遇到了也买不起,大路货几乎都有了。
地摊上前后买了三部,一部是《评书红楼梦》,上下册的,大概是滞销得很厉害,卖书的那里成摞的新书,全是这个,原价66元卖18元,没算过打几折。我买来,估计也是束之高阁,可以维持它的十品新吧。另一部《穆天子传奇》,也是很常见,一直没有买,记得又叫《银合太子走国》,书上虽没有标注是评书,但一水的评书口吻,读来还算畅快。忘记几块钱买的了,大概是五六块钱。还有一本《五女七贞之百兽朝麟》很便宜,在一堆武侠书里翻出,接近全新,花费3元。这书我已有,好在又新又廉,不买就显得矫情了。不过,后两部都是馆藏,未免美中不足。
网上买了两部,价格不菲,说起来就带着泪花了。一部是《双鹦鹉》,杨家将故事。其实这本不是评书,是唱本整理的,但内容新颖,带有神怪,不同于其它杨家将故事,情节比《群仙破天门》丰富。从阅读角度来说,远不及《群仙破天门》的,要耐住性子读才好。另一部是《风流剑客》,买来也一直没看,内容据说是接续刘浩鹏的《龙公案》,也不知怎么个接续,许多评书其实都是接不上的,这部是刘浩鹏师弟陈浩霖写的,大概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此书还有续集《续风流剑客》,还没有买到,只有等以后慢慢凑了。《双鹦鹉》花了200元,《风流剑客》是85吧,书是买到了,钱也花了,俺就风流不起来了。
还有一部上下册的,是拼凑的,地摊上买一本,网购一本,所幸品相都好,一本是《真假亲王》,另一本是《恒二爷开洋荤》,是前后部,竖版繁体的,文笔生动,故事风趣很逗笑,全篇也是口语,照本宣科就可以登台演出了,只是没听过哪个演员说过这段,不能叫演出本了。大意是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光绪逃到西安,用重金命李鸿章与各国议和,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时,出现了一个奇人,办了一件奇事。一个恭亲王的家奴,冒充光绪皇帝的胞弟,耀武扬威地到德意志帝国转了一圈,居然还给德皇威廉二世还带去了光绪皇帝诚挚的问候……
书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卖的总比买的少。也卖了几套,都是少见的。有《红袍女侠》和《青衣女侠》,大概是卖了200块,正好买了《双鹦鹉》。还卖了一套《滴血双刃》,拍卖的时候流拍了,后来有识家,还是依照拍卖价卖掉了,价格正好够买《风流剑客》,就算是货换货了。
评书仅是几部而已,算不上重点了,重点还在武侠书上,尤其以早期黑书为主。不过,今年买的黑书都不算太黑,有的根本就是“白”书。《道与魔》大概是今年买的黑书单部最贵的了吧,全四册,55元,署名陈青云,华文出版社,主人公叫赵仕元。实际是东方英的著作吧。我有残本小册子,叫《龙凤令》。买来无非想核对一下,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只有留待以后再说了。
还有几部略记一下,都不是什么稀罕本,权当留个资料以备查考吧。
《玉蜂金蝶》全三册,署名金庸,新疆民族出版社。实际是东方玉的《新月美人刀》。“秋霜君子剑,新月美人刀。儿女多恩怨,江湖义气豪。”很不错的开篇诗,偏偏此书把此诗给删掉了,十分差劲!书印得还凑合,当然错字是免不了的。没有出版日期,品相一般,都掉页了,邮寄到家,我又装订一回,35元,也值了。
《粉黛金刚》全三册,署名金庸,晨光文艺出版社(书脊上印),1988年4月印刷。实际是诸葛青云的《剑道天心》,主要人物司马介、诸葛兰。买来也没看,诸葛青云的书我有二十余部吧,大概看过三分之一,书目没有整理过,记不清哪些看了,哪些没看。他的书看多了会有些似曾相识。这套品相一般,在地坛书市买的,要价20砍到18,权当救此“粉黛”于风尘中了吧。
手里有一个残本,是《惊魂剑》下册,其实也是诸葛青云的书,不很常见,署名金庸,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印刷,印刷得不错。实际是诸葛青云的《血符门》,识者不多。再往根子上说,其实也不能算是诸葛青云的了,好像那部《江湖夜雨十年灯》,《血符门》都是萧瑟代笔,说是萧瑟的书更合适,原名叫《洛阳侠少洛阳桥》。大概经过诸葛青云删减,改成《血符门》出版了。早期有此改编的电影呢,不可小觑哟!
《魔剑绝色》也时有所现。署名金庸,全两册,江南出版社,没有印刷信息,封面很恶俗那种。主人公方衣,有个怪规矩,向来一个字与人交谈,要是说了第二个字,就要杀人。实际原名叫《一字魔剑》,据说是司马紫烟的。台版的这部,署名是“白云天”,不知到底为谁了。此人写过许多作家小记,一说是慕容公子李文庸的另一笔名。司马紫烟的也不像。不管是谁吧,看着玩呗!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也是署名金庸,是全三册的,书名叫《血溅珍宝图》。后来我就把《血溅珍宝图》卖掉了,不过,《魔剑绝色》的品相更差,老妪换掉黄脸婆啊!
黑书值得可记的,也就这么几个吧,想不起来啥了,还有几种不太黑的,也是值得说上一说的。
一种是赵西玉的“达摩系列”,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分为三部七册。依次是《达摩剑》上下册,《达摩棍》上下册,《达摩神功》上中下册。安徽籍作家写武侠小说的比较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冯家文了,《五凤朝阳刀》炒得极火,尤其续集《六指金环》。《五凤朝阳刀》前三本确实写得非常好,后来就记流水账了。赵西玉这个系列,也是与《五凤朝阳刀》历史朝代一样,主要也是诛灭魏忠贤,章回体特色,走的是传统路子,骨子里是评书的思维。其实,是很好的一部书,不过,好像没什么人注意过它,同书不同命啊!安徽籍作家耳熟能详的还有东方逸鹤,是《五凤朝阳刀》前两部的合作者(肖宇),还有《五老会七侠》《滴血双刃》等,都是热销书啊。陶勤之的《黑红剑》也不错,尤其是神功对枪炮,侠客打鬼子,创意不错,可惜也湮没在群书之中。
花山文艺出版社有一部署名公孙宇的《玉狮神龙》卖相不好,远不及署名金庸的《碎尸侠士》(原名《碎尸人》),这两部书出版相差好几年,其实是前后部的关系。《碎尸侠士》里那个朱比南杀戮很严重,在《玉狮神龙》里终究被仇家干掉了。这部书见过台湾早期版本,署名“洪荒”,作者事迹不详。但在早期台湾《武艺》杂志半月刊中,刊载过其人作品,见过《易水寒》,详情不知。推测是春秋出版社旗下作家,因为春秋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些他的作品,包括《碎尸人》(一册全),还有《霸海雄风》(上中下)、《剑谷情魂》(上中下)等。
黑书里有一些书是不全的,或为前部,或为后部,其实,有些书也许书名不同,作者也不同,但可以接连在一起的。这种例子很多,就不细说了。只说一部今年买的《古墓遗谱》,署名金庸,广西师范大学出的,主人公叫司徒骐。此书赫然是《血风鬼魂》的前传。《血风鬼魂》署名卧龙生,甘肃人民出版,也是全三册,主人公叫长孙骥,此书还有个版本叫《月魄剑》,内容好像没有《血风鬼魂》全,记不清了,早已处理掉了的书。《古墓遗谱》加上《血风鬼魂》就是完整的一套武陵樵子的书。《古墓遗谱》即是《灞桥风雪飞满天》,《血风鬼魂》即是它的续集《离别行》,只不过把主人公的名字给换掉了。
武侠小册子今年没买到啥,收获甚微,出现的一些多数都有,而且价格不低。也买到两套。一套是高皋的《淫魔盲煞》,书名起得很差,不过倒是货真价实,是高皋的《古垒飞鹰》,大陆尚未见到其它版本,主人公萧梦乔。还有一套署名东方英的《东林剑客》,主人公关云龙,真假不得而知。
新欢道罢,再说说旧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