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暧的心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电视 |
温暧的心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温暖的心是来源于我所看的一部影片,那就是《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法国影片,同时也是我所看的第一部法国影片,但是给我的印象却是那样的深刻。
很是喜欢那种凝重的格调,两个苍老的老人,用因那沧桑而平静的心情,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光。
主人公马修要去一所学校做老师,铁门里有一个小男孩,向外张望。马修问:“你在等谁啊?”……可能这种情调在观众心目中既熟悉又新鲜,初进这个学校,俨然更像一阴森森的古堡,校长是一个贪婪、自私、刻薄的人,任意处罚学生,老师和学生几乎就是对垒的敌我,然而这个心中充满音乐的老师马修的到来,将使这一切都发生改变。
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的感情。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长而又宁静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坐落着这样一个充满暴力恐怖,严厉制度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揣这的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刻板的校长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加以暴力惩罚他们。原班主任束手无策,无奈调职,然而一个公认为一事无成的马修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萌发。他们的梦想也会逐渐开始萌发。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们那亦庄亦谐人嬉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马修的“善良、宽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桀骜不驯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二、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
他就是最后在片中成为音乐家的莫朗。他曾被上届班主任称为“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他是由单亲妈妈抚养的,与别的孩子不同,他更有自尊心,更敏感。马修体会到这位单亲妈妈的含辛茹苦,这个孩子的任性。一方面极力以补牙为幌子,用善意的谎言在母亲面前维护莫朗的自尊心,而另一方面则冒着触犯校长的危险将正在受罚的莫朗放出去,探望母亲,对他极为信任。发现他的独唱天赋,又积极培养。特别是莫朗将墨水瓶投向他时,他依旧宽容地安慰这位失望的母亲。同时,又取消他的独唱资格,使他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特别是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马修重新给予莫朗充分的肯定,最终感化了这头“小野牛”。
是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确实很平凡,其故事之于我们也是很平凡,甚至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但其效果就是让观众觉得感动、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