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序花智勇《云水之间》

(2023-01-13 11:55:31)
标签:

文化

序花智勇《云水之间》

先说几句:

2003年初从西安晚报退休以后,曾应邀在西安市教育学会当了好多年的顾问,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再加上张建国局长在西安市教育局主事那些年,每到年底评选西安市教育好新闻时,都会被请去当评委会主任,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教育系统的不少人。大概是一年前吧,经市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张建华老兄介绍,花智勇先生光临寒舍,要我给他的一本散文集写序。为他人的著作写序,是我常常会承担的任务,只不过有时写作特别费劲,序文却未见得佳,有时则情况相反,读书稿时很愉快,写序文时颇轻松,文章嘛,自己也觉得尚能说得过去;给花智勇先生所写的序文,应属于后者。

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退休以前和退休之后,我读书,我思考,我写作,我快乐,一直是我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在这一点上,我感到自己和花智勇先生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很愿意通过撰写序文,向他表达诚挚的敬意。

昨天,花智勇先生送来了《云水之间》这本新书,封面很漂亮,长安大学陈云龙教授题写的书名。我和陈教授好像仅有过一面之缘,但对他的书法却一直非常喜欢,在北郊锦园那套房子的主卧里,就悬挂着他的一幅隶书作品。

在西安,还有一位写隶书的大家马治权,两位的作品尽管风格迥然有异,但却都是既养眼、又养心!

序花智勇《云水之间》

序花智勇《云水之间》

序花智勇《云水之间》

商子雍


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被广泛视为西方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但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这样的欧洲文化巨人,而且还影响到一些美国革命者,比如,他对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就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有所反映。

不过,改革开放之初,使得我对约翰·洛克产生兴趣的,不是他在哲学领域里的成就,而是此人既是哲学家、也是医生的独特人生经历。当然,人类历史上,有过学医或从医经历的文化大家为数不少,鲁迅便是其中的翘楚;只不过如约翰·洛克一般,终其一生都身兼二职、且在两个领域里又都出类拔萃的人,则寥若晨星。再者,从王小波的一篇文章里得知,约翰·洛克认为,人人都追求快乐,这是不言自明的,以此为基础,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大厦。多么有意思的人、多么有意思的观点;正是缘于这两点,我立马找来他的著作阅读,还真是颇有所获。比如,约翰·洛克认为:“所谓善,就是引起(或增加)快乐或减少痛苦的东西。”他还进一步阐释:“在我们已经获得一种善的事物时,或相信将来获得一种善的事物时,则我们在如此念想之下,心中就会发生一种愉快,这就是所谓欢乐。”在约翰·洛克的心目中,快乐是源于善良;诚哉斯言!人生在世,倘若能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那无疑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大的好人了!

时隔30多年,又一次想起约翰·洛克,是因为一本名曰《云水之间》的书稿。承蒙作者花智勇先生高看,命我为他这本即将出版的新书写序,有道是文如其人,读文即读人,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原本素不相识的花智勇先生,竟然慢慢地在我心目中变得丰满而鲜活,让人倍感亲切!

花智勇先生是一位快乐的人。书稿中的很多文字,都是他作为一名旅者的行走笔记;要知道,旅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短暂改变生活环境,来寻求新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诚如罗丹所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行走中感受快乐,同样需要能力。花智勇先生的笔下,多有记述自己在关中地区、甚或在西安周边旅行时的见闻和感受,这些地方,我几乎全都去过,但读他的文章,仍感受到了许多亲临其境时不曾感受到的快乐。他知识积累之深厚,他对美好事物感受之敏锐,他以平实、简约的文字展示快乐的能力之出色,真的让我肃然起敬!

花智勇先生是一位善良的人。他在文章中展示的对家乡的爱、对母亲的爱、对同学的爱、对妻子的爱(尽管这最后一种爱,展示的非常含蓄),都是真挚而深沉,非常感人。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四种感情,读书稿《云水之间》,在被这些美好感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作者忠厚、诚恳、善良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快乐源于善良——前边曾说到在阅读书稿《云水之间》时,油然想起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缘由,即在于此。

还有几句绝非蛇足的话想说。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寻找快乐,是催生人类最早的文学艺术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是在寻找快乐愿望的驱动下诞生,又在不断获得快乐的成功中发展。只是,随着人类生活着的环境、亦即我们常说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文学艺术,也就无法避免地跟着复杂起来。具体来讲,在权力掌控者眼里,文学艺术主要被视为巩固统治的工具;在职业文学艺术家手中,艺术难免被当作追逐名利的手段。面对与人类早期那种目的简单的文学艺术迥然有异的当代文学艺术,我们在认可后者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不免会百感交集。

然而在民间,众多非专业从业者对五花八门文学艺术领域的涉足、乃至经年累月的坚持,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对快乐的向往和追求。2003年退休时,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让谈谈今后的打算。我回答说:退休前本职工作是报纸编辑,写点小文章只是业余爱好,但这种爱好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退休以后,我读书,我思考。我写作,我快乐的幸福生活,应该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在这一点上,加入退休老人行列不久的花智勇先生,想来是和我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吧!在读书、思考、写作中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并且,不断用自己的作品,给他人带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快乐,以这样一种姿态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让我们共同努力!

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