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孙女今天高考

(2019-11-03 21:16:43)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2015年6月22日《西安晚报》、2015年第3期深圳《深业会》杂志

外孙女今天高考

商子雍

 

   6月7日,外孙女今天高考。

   外孙女是好学生,凭借自己的成绩,中学6年,一直在一家所谓的“名校”读书。比起我们、以及她爸爸、妈妈的中学时代,生活的优裕是不在话下的;至于学校的物质条件,我曾应邀去她们学校举办的语文节演讲,所见所闻同我们那个时候相比,真是恍若隔世。然而,孩子快乐吗?她在和我们以及爸爸、妈妈交流时,从不触及此事;我们大家也都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个问题。但不容置疑的现实是,孩子分明不是那么快乐,特别是在连节假日、双休日都不能(也不敢)休息的高中3年里。

   不过,我的外孙女远不是眼下最不快乐的高中生。安徽省六安市有一所毛坦厂中学,好像也招收高考落榜的复读生,因了高考上榜率极高,被称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那里的学生,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一位家长反映说:孩子入学前很活泼,而现在变得不爱说话,每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在教室里,用于睡觉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生活的节奏就是上课、自习、考试。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十分野蛮,“学生不听话,挥手就是一巴掌,抬脚就踢,都是真打”,“孩子现在胆小,恐惧,压抑”。

   既如此,父母们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这里受罪?一位复读生家长的回答是:反正就一年,忍一忍,只要能上个满意的大学,什么都值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类型的高中生。前些日子,一条消息在媒体上疯传:“南方一所高校相关领导向记者透露,该校梳理总结10年‘保送生’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保送生’为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子女。”更让人扼腕的是,这些被“保送”进大学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的所谓“优异表现”,多有弄虚作假。

    媒体还披露:今年高考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接到大量电话,举报河北各级官员将孩子送到分数线较低的内蒙古参加高考,此后该中心已清退几百名来自河北的“高考移民”。

    这是有权人家里的高中生;至于有钱人家里的高中生,则是又一种景况。

今年高考刚一开考,就曝出了《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的惊人消息。卧底记者调查发现,“枪手”均持有由“上线”提供的具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证”、“准考证”,且确认这些证件信息已存于江西教育考试院系统,照片就是“枪手”本人。报道说,如果“枪手”考上二本以上院校,就能获得一两万元的报酬,如果考上985+211高校的话,可以获得十万元左右的报酬。当然,这仅仅是“枪手”的收入,而营造这么一条“产业链”,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枪手”雇主需要缴纳的的费用,应该是寒门人家根本无力承担的吧!

   看来,有权人、有钱人家里的高中生(不是全部),由于有爹可拼,是完全可以做到远离高考之苦的。只是他们的乐,怎么想也是乐极生悲的乐、乐不思蜀的乐,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危险(不仅仅对他们个人、家庭,也对我们整个民族),让人难过,令人担忧!

   我们的教育,怎么成了这样!

   高中3年,是一个人进入青春期的最初一段时间。这个年龄段里的年青人,本应活力洋溢、充满幻想,开始较为自觉地沿着不同道路去创造美好未来。但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错误成才观的扭曲下,千军万马来挤高考这么一座狭窄的独木桥。落榜者固然立马坠入万劫不复之深渊;上榜者呢?倘若不曾进入那种985+211高校,前途仍然无法乐观。本来,社会有360行,社会成员需要接受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教育,然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的进步共同努力。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条条道路通罗马,各个行业都可以攀上成才的高峰。而现在呢?整个社会广泛、严重存在着学历歧视和职业歧视,上名牌大学、进公共权力机关、当大官、发大财,被视为唯一的最高的成才标准。在这种态势下的惨烈“竞争”,起码会使得相当大一部分人的青春,变得沉重、昏暗、不堪回首!

   改变这种状况,说起来容易,这就是尽快让我们的社会公平起来、公正起来,但做到却极难。不过,再难,也得尽快开始去做吧!

   文章最后,想说一个发生在毛坦厂中学的故事。这所学校的院子里,通向山顶毛泽东塑像的路有数百个台阶。6月4日晚,两名穿校服的高三毕业班女生,一步一叩首,大约用了一小时多的时间,叩首到塑像下。到达时,她们已经无法站立,坐了数分钟后才起身离开。

   可怜的孩子!我真诚地祝福她们!

   为了众多这样的孩子,为了他们能有一个阳光、快乐的青春,我们每一个人,难道可以不去为了推动社会向着公平、公正境界的提升,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吗?

  五味子先生从深圳发来邮,令我围绕着“现今这一代人的青春谁来点燃”这个命题撰文。反复思忖后写了如上文字,尽管也许言不尽意,但其中所蕴含的对青年人的爱以及对我们民族未来的关切,却是真挚而深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