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我中华三秦百姓书画展”前言

(2019-09-07 08:34:44)
标签:

文化

“爱我中华 三秦百姓书画展”前言

商子雍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软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与看重形似,讲究透视,追求造型精确的西方绘画截然不同,中国画历来是把神韵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为上品。我们不应该小视西方绘画的价值,但中国画所具备的,却是另一种评判系统里的价值。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因此,我们在同时提到西方绘画和中国画的时候,“各美其美”这四个字,也许是最合适的表述。

中国书法,则是另一种情况。众所周知,文字乃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字中,大概唯有由横、竖、撇、捺、点这样一些“零件”所构成的象形方块汉字,在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以外,其本身也还可以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也因此,中国的书法(尤其是软笔书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并且,在中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文字与画图的起根发苗之时,它们其实是并无歧异的呢?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有一首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七言四句,很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和中国书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其表现之一,是群众性书画活动的蓬勃兴起,业余书画爱好者不但数量可观、水平不低,而且遍布城市、乡村的各个行业之中,这充分展现出中国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以后,所必然爆发的健康文化追求,让人不胜欣喜。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诞辰之际,在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由陈成利先生发起、程占良先生主导,“爱我中华  三秦百姓书画展”得以举办,消息发布后不长时间,便收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200多幅应征书画作品,经相关专业人士认真甄选,将其中的500余幅在此隆重展出。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群众性书画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企业家、专业人士、广大业余书画爱好者的一次成功携手合作。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书画艺术,更有三秦百姓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挚爱之心。可喜可贺,可赞可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