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重阳
商子雍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内涵。比如夏历九月九日重阳,时值天高云淡的秋日,最初人们选择登高,是一个不错的活动。但后来某位大诗人的一番慨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下子就让这个日子和乡情、亲情搭上了关系。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重阳又成了老年节,我说不清楚,不过这也挺好,尊老嘛,总不是坏事,特别是今年重阳,我们单位还给退休老职工发了500元过节费,特别好!
至于怎么过节——好像没怎么过过,和平常日子差不多,偶尔郑重其事地过节,都是被动的。
远一点儿的是2012年重阳,陕西广播电视台组织了一次名曰“相约重阳,幸福你我”的百位老人登骊山活动,登山的老人分成两队PK,快乐队的首领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郝彩凤夫妇,幸福队的头目是在下和内人。于是,从骊山景区大门开始,经兵谏亭、夫妻树,最后来到老母殿,那一年我70岁,徒步登上老母殿,让人高兴。至于PK的结果,当然是快乐队和幸福队双赢,在山顶联欢,至午后才乘缆车下山。
近在眼前的是今年的重阳,正日子那天,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我们这些老馆员去蓝田县的王顺山登高,不过,是坐电瓶车上去的,看满山秋色,养眼,吸洁净空气,洗肺,公费吃了一顿农家乐,自费买了一个崖柏手把件,下山后又去水陆庵观赏泥塑,挺高兴!
更有意思的是重阳的前一天,五味什字小学的校长、老师、学生一行十好几位来到寒舍,送来重阳贺卡、鲜花、水果,给我颁发了校外辅导员聘书,可爱的小朋友们还给我专场演出了诗朗诵、舞蹈。事后,《陕西工人报》和《西安日报》分别报道了这次活动,其中的一家报纸写道:“老人和孩子共同欢度重阳,其乐融融。”的确如此!
今年的重阳,让我禁不住地要道一声:“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