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载道,骅志凌云”
——序张骅《豳风杂集》
商子雍
有道是“文如其人”。面对着张骅先生的书稿《豳风杂集》,一页一页地翻阅,我感到自己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人。
张骅的本职是高级公务员,退休前曾在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是陕西、乃至国内有影响的水土保持专家;繁忙的公务之余,他乐于读书,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好文章;而他的多部戏剧作品,也曾被许多专业剧团排练演出,大获成功。2003年,我和张骅同时被聘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开始与这位慕名已久的智者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他的宽厚,他的渊博,他的谦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骅先生的这部《豳风杂集》,在我看来,有着如下几个特点:
一曰涉猎广泛,内容丰富。
水利是张骅先生的本业,书稿中篇幅可观的“水利篇”,即收入了不少颇有见地的与水有关的文章。细细读过,发现其中还真有振聋发聩的警世力作,如《河南舍利,陕西去害——废弃三门峡水库当为最佳决策》一文便是。众所周知,三门峡水库曾被视为新中国的杰出建设成就倍加推崇,甚至杜撰出所谓“圣人出,黄河清”这样的“造神”妄言大肆吹捧;而坚持科学、直言犯上,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如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等,则惨遭迫害、困顿终生。但事实证明,诚如黄万里等人所料,三门峡水库后来成为荼毒陕西东府的一大祸害。张骅先生的此文尽管篇幅不长,但切中要害,其见识可贵,风骨更可贵。
其他杂文篇、戏曲篇、园林篇、旅游篇、科普篇,在丰富多彩的篇目中,也多有佳作,让人读来获益匪浅。
二曰深入浅出,面向大众。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研究者、写作者中,既有专业性很强的专家,也有面向大众、专事普及的写手。在前一种研究和写作中出成果,当然很难,而后一种写作,也绝非轻而易举。张骅长期为报纸、杂志等纸媒写文章,他既有深厚、扎实的学问根基,又熟稔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接受能力,《豳风杂集》中,适应他们需求的好文章比比皆是。看到张骅能够如此深入浅出地为大众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禁不住要叹一声:诚不易矣!
三曰治学姿态,可圈可点。
读《豳风杂集》这部书稿,其内容之不拘一格,其行文之从容淡定,其内涵之深刻丰富,所展现的,其实是张骅的治学姿态。作为一位非专业、却又对阅读、思考、写作有着异乎寻常热情的文化人,张骅选择了一条最能发挥自己优长的研究和写作之路,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洋。而是以“持之以恒,心平气和”这样的良好心态,坚持阅读,坚持思考,坚持写作,直到年近八十仍不停歇,获得了丰硕成果。可赞,可敬!
记得2003年以后第一次见到张骅先生时,曾禁不住地要在心中叹一声:慈眉善目,一脸佛相。这一次集中阅读张骅先生的作品,同样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爱人济世,锦绣文章。有一位联坛高手曾以如下嵌名联赠予张骅先生:“张文载道;骅志凌云。”寥寥8字,还真是把这位老人、这位智者的风貌与成就,展示得淋漓尽致。
请容我妄改李商隐名句为:“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张骅先生诚如是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