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皆玉
(2014-12-21 08:05:59)
标签:
文化 |
本文发表于2014年12月21日香港《大公报》
触目皆玉
和朋友一起去吃饭,刚刚坐定,她便发问:“你怎么也戴了一块玉佩?”我知道,她是从我衣领下那条若隐若现的红绳猜到了绳的顶端拴结着的小玩意的,而问话中的一个“也”字,则道出了玉佩委身于人之颈下,如今已是司空见惯寻常事;年过古稀的我竟也追赶此种时髦,在朋友看来未免有点儿“老夫乱发少年狂”,她表示诧异,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玉佩的流行,其实我早已知晓,膝下的一双儿女,都是在趋新赶潮的时代里慢慢长大的,这玩意他们早就有了。只是最近,因某种机缘,我在半个多月里北至黄帝陵、药王山,南到张骞墓、武侯祠、汉台、南湖,还有乾陵、茂陵等陕西的旅游点转了一遭,才发现玉佩在各地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真可谓触目皆是。我所戴的玉佩系游勉县诸葛亮墓时所买,是一个盘腿打坐、慈眉善目的胖和尚,据说叫做平安佛。我想,大概是这“平安”二字打动了我,才肯用不算太多的人民币把他老人家请到了我的颈下吧!凡夫草民,命苦人贱,所求也不过平安而已,不像有些人,整天想着升官发财,而且常常是官也升得,财也发得,真让我们这些平庸之辈要慨叹“不服不行”呢!
玉佩的走俏旅游纪念品市场,甚至达到了触目皆玉的程度,在我想来原因大概有五。一是玉晶莹润泽,确有观赏价值;二是玉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如成语中即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谓);三是玉佩多为长命锁、平安佛、十二生肖等,贴近世俗生活;四是便于制作;五是价格还算便宜(当然,价值成千上万的玉佩市场上也有,不过那得到城市中的大珠宝店里去买,旅游景点的摊位或小店里,是没有此等货色的)。哲人有云: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看来玉佩在旅游品市场上的触目皆是,倒也算得上正常。
只不过应该举一反三的是,触目皆玉的现象,又反衬出整个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品种单调。那么,能否从玉佩的走俏得到启发,进而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旅游纪念品,以改变这种状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