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咥在西安》前言一:释咥

(2011-06-23 20:52:32)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西安工运》2011年第4期  香港《大公报》2011年12月21日

《咥在西安》前言一:释咥

商子雍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要编辑出版一套有关西安地域文化的丛书,作为馆员,承担一点儿任务当然义不容辞。无奈我读书不多,学无专攻,思来想去,只敢战战兢兢地认领了饮食文化这么一个选题,所凭借的,主要是自己有着近70年的吃饭经历,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任务领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给这本小册子起个名字,因为我想,不如此行事,岂不是会名不正则言不顺吗?然而,诚如鲁迅先生在《五论“文人相轻”》一文中所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号也不易。”思来想去,总是无法定夺,于是不免沮丧:连个书名都起不好,又遑论写书矣!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位名叫范婷婷的编辑打来电话,说是王子辉教授有一部新书要在他们那儿出版,想把电子版发过来,请我先看一下,写个千字左右的审读意见。这位编辑还特别叮嘱说,给她传审读意见时,记得附上自己的银行帐号。我明白,这是告诉我,审读书稿不是打义工,有些许碎银子可挣。

比挣银子更让我高兴的是,受王子辉教授新著书名的启发,我终于给自己的习作确定了名号。王教授的书名是为《咥哉寿康》。咥,读音为die(迭),在陕西关中方言里,是吃的意思;所以,咥哉,也就是吃啊吃也。我在审读意见中赞曰:“书名《咥哉寿康》准确而特色,可取。一个‘咥’字,地方特色尽出矣!而‘寿康’二字, 既寄托着对读者的祝福,也道出了饮食的终极意义。”咥字如此奇妙,何不拿来一用呢?于是,我把拙著的名字定为《咥在西安》。

《咥在西安》由西安人写作、编辑、出版,但面对的读者,却肯定不全是西安人,所以,这本小册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 应该是“释咥”。我手头常用的辞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因为这种辞书有大字本),但拿来查找,其中竟然未收咥字,这未免让作为西安人的我摇头不已。一气之下,决定不再去查别的辞书,改为上网去找。果然,在辞书里“踏破铁鞋无觅处”,在网络中则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位署名前咀人的朋友在“天涯社区”撰文说咥,其视角之独特,见解之深刻,行文之幽默,皆甚得吾心矣!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去照录全文,代之以简要转述(其中也多少掺杂了我的一些见解)——

前咀人先生认为,咥是关中人进食的一种方式,望文生义地来解读,就是吃至极致的那种状态。且不说浅吃辄止的林妹妹,也不说美食美器的宝哥哥,因为,他们的吃,无疑达不到此种境界;就连土生土长、血统纯正、基因毫无变异的本地人,如果不具备如下条件:身体要好、食量要大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在饿透开吃;饭菜是关中风味的面食,盛食物的具硕(最好是耀州窑烧制的带把大老碗);进食时的姿势应该是蹲,起码也是站;不可细嚼慢咽,而要狼吞虎咽,并且能发出让旁观者馋顿生的吸溜……那也肯定是与咥无缘的。

前咀人先生进而阐述,咥是一个多音字,另一读音为xi(戏),用来形容人大笑的样子。诠释读音为die的咥字,其实应该包含读音为xi的咥字的释义。这就是仅仅达到果腹这么一个水准的吃不能叫做咥,而在果腹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吃,才可以称为咥。

前咀人先生还描绘道:咥作为秦人的进食姿态普遍存在于关中农村,尤其是在农忙时节,这种情景比比皆是:土墙根,槐树下,石碾旁,大门口……三五个人一堆,或蹲或站,有的跟前放置一盘青辣子,有的手里拿几头大蒜,老碗中面条如裤带,又长又厚,咬咽,显得(也必须)阳刚而豪放,特别在深秋之际,碗中辣子放的更多,加之大蒜的刺激,用不了多久,进食者的光头上热气腾腾,一个个犹如刚刚出锅的蒸馍。这不是做秀,也不是表演,是关中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所养成的生活习性使然。

对前咀人先生观点的转述到此为止,往后全都是在下之拙见了。

我大体认同前咀人先生对咥字的解读。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任何领域里的文化,都会呈现出多元的状态,吃的文化也不例外。按前咀人先生的理解,吃至极致的咥是一种粗线条的吃张扬的吃,它的酣畅淋漓,自然令人神往;但食无求饱、过午不食之类的吃,还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样的吃,难道就没有值得肯定之处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采用不同的姿态去吃,怎么自在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有利于健康怎么来;并且,我也不太赞同把咥这个字划归那种张扬到极致的吃专用。关中人嘴里的咥,应该是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吃,从贩夫走卒的吃到淑女雅士的吃,全都囊括在内。不过,前咀人先生的如下观点我却心悦诚服地赞同,这就是任何形态的咥,都应该既要实现形而下的果腹,也去追求形而上的愉悦;一餐咥罢,不但浑身是劲儿,而且心里特别舒坦,这种境界,谁不向往呢?

按民间算法,我今年已经可以说是年届古稀了。面对着后生小子,说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资格显然已经具备。不过我觉得吃的年头多不值得夸耀,而能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场合里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地咥(不管面对的是粗茶淡饭抑或山珍海味),才算得上是不辜负人生。

许多年来,我正个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咥。

如今眼下,我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态来写《咥在西安》。

西安是一个出美食的地方。能够出生在斯地、生活在斯地,数十年如一日地享用美食,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表述:上辈子肯定是烧了碌碡那么粗的香。

不说了,动筷子,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