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之四
(2008-11-28 20:54:00)
标签:
文化 |
佛光山之四
在我離校後,聽聞幾位師父相繼前往日本進修,取得博士學位依然回到佛光山敬業至今,我們可以在慈容師父、慈莊師父、慈嘉師父、慈惠師父四位法師身上看得到。
當年在佛光山沙彌學院帶領育幼院小學子的慈嘉師父,她是點燃愛心亮光的一根火柴,而嘉師父竭盡付與愛心像父母一樣,無微不至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大約有十六人),其愛心的確茁壯這批小學子的心。我自離山後,一直無緣再與慈嘉師父會面,據聞慈嘉師父已於幾年前辭世,因嘉師父的離世,讓我覺得時間的寶貴,她全力把所有時間放在教育身上,這也是我對慈嘉師父懷念不已的地方。
慈惠師父的個性異常沈默,她不多語言的僅以文字來發表心聲,埋首做事的專注無人能及。當年覺世旬刊每十天就得出刊一次,在短時內就得編輯成文準時出刊,簡直不容易。因為覺世旬刊,令我見聞任期時的慈惠師父,必須力極四方邀稿的功力,讓大家在短時內就能看到文情並茂的出世智語,苦心地經營旬刊。因旬刊的發行,那時起已讓我深知臥虎藏龍的南部,人才濟濟的又豈能以「南部」兩字,去概論才情人士的隱聚之地呢?!我只能嘖嘖稱奇說聲「佩服」,而當年自己也在夾縫中寫些心得登在旬刊上,如今想來真是自不量力,汗顏啊! 當年臺灣南北地方的差距,乘坐觀光號火車之行須六小時,而今日乘子彈車行之速只須兩小時。
覺世旬刊若沒有慈惠師父用心的打理,實難持續多年準時的出刊,慈惠師父敬業的精神一級捧!多年後,慈惠師父自日本學成回佛光山,被大師任命於學校教育部長之職,她為學子的文化前途開拓的更為寬廣,陸續成立了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及遠在南加卅的西來大學,慈惠師父在任期內奔走於大學的成立,其功歷歷可表,在我印象中的惠師父,真的一年四季只知埋首做事,鮮聽她言語,我只能如是說「沈默是金」吧!
二十年前當我有機會身為編輯工作時,我經常以慈惠師父埋首敬業的精神做為榜樣——無論如何,就在愈挫愈勇的情形下「多做少言」!
慈容師父是我最樂於親近的師父,其肅目的面容是我心中法相莊嚴的代表;但是時代不同了,展露笑容是應時代的須求而應用,容師父遠瞻此點的重要性,因而費了半年的時間去學習展開笑顏,容師父她用毅力去克服難題,如今看慈容師父亮麗笑容,她已成功的把慈祥擁入了懷中。
在初期的佛教音樂裡,還能有幸聽到容師父渾然有力清亮的高拔歌喉,那時她是佛音歌聲傳遞的不二人選,曾為佛教音樂付出了不少心力。她不僅能歌,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睿智無人能及,每一件事經她眼神一掃已瞭若指掌,在學校見識著她的全才理法,讓我們為之傾倒佩服,如今容師父已身為佛光山佛學院教育行政院長。
三十幾年前在不風行影印機時,文字須靠手寫鋼版後印刷出來,在校由我來負責學子們的講義工作,我那時覺得寫鋼版的心情像似在畫畫,很有意思,自己原本瘦弱的字體經鋼版印刷後,看來還算乾淨整齊。還好當時校方師生都能接受我的字體,但以現今高超的影印機來看,我又寧願機器取代自己那幾筆難看的字跡,以免貽笑大方。
平時我們只有兩種身體力行的活動,一是打籃球,一是出坡。打籃球當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而「出坡」則是走出教室外面去清潔四周的環境,也是說讓大家活動筋骨走動、走動。活動筋骨的出坡,是會浪費許多時間,每當慈容師父在分配學員須負責那些範圍時,我就會挺身而出說:「容師父,我要寫鋼版!」容師父一定會答應的,因為寫鋼版須要許多時間,但是就在對視中,容師父應早就看見我想偷懶了吧!
因為抄寫鋼版的關係,讓我今日在寫字方面也顯出不少力道,發展到後來,當我提筆去畫國畫時,連帶毛筆的運作也非常有助益,而此種環環相扣的局面,自然也不是當年抄寫鋼版的人所能想像得到,我只能說純是因緣巧合吧!
今年2008年的三月,當我精神能源缺失已了無自在時,心中憶起大師創建五湖四海的佛光會,當下打電話給容師父,自動歸入慈容師父羽翼下,經她應允,讓自己做一個自由的佛光人,當下即安頓了我的心,也讓自己盛滿五湖四海的力量再度向前啟行,其實我們師生之間的傳訊只要一通電話就夠了。
慈容師父為人細心,她一眼就能看到不同層面的缺失,在管理運作方面,處理業務絕不拖泥帶水,做事公正果斷,在慈容師父身上我側視到她做事方針的圓融,有朝一日若自己有機會伸展身手時,也希望具有乃師之風。
為加卅西來寺的創建功高至偉的慈莊師父,1979年與1980年於白塔寺內經常會見到我們(母親、姊姊、我及孩子們)的履跡。年餘後,由白塔寺轉往西來寺預建山頭的對面、之後我們前往市中心為建造西來寺聽證會(數次)的聲援,磚瓦的長途輸運(台灣——洛杉磯)啟建,這中間費了不少人力、財力、心力的付出,西來寺耗時八年的策劃、建築,在1988年的一月終於創建而成,此乃集大眾因緣和合而成,如今西來寺能夠在南加卅建築成功,慈莊師父鍥而不捨的精神,其功不可沒。我想那時讓我們院長傷腦筋之處,才是真正的開始,那當然已不是應付三千煩惱絲的那般簡易了。
目前西來寺在南加卅,已成為遠途旅客參觀佛教道場的勝地,南加卅的西來寺與梵帝岡一樣,教堂、廟宇的並立,無論身為佛教徒或天主教徒,同是信仰者精神能量的祈禱地。
二十年轉眼而至,只要想到慈莊師父為建寺的辛勞歷歷在目,由佛光山至西來寺的步步歲月,我與莊師父的因緣深厚,只要到南加卅,就會無故碰見佛光山的佛弟子與慈莊師父;在香港居住時,我住在十八樓,十樓就是佛光山在香港佛香精社的道場,請問我在五指山的因緣下,可以往那裡去?嘿,為我感覺幸運吧!
慈嘉師父的愛心;
慈惠師父的敬業;
慈容師父的公正;
慈莊師父的毅力;
佛光山的道場有了她們在旁護法,茁壯了五湖四海,這四大金剛的威力可不容小視,我希望能擁有她們身上的每一優點,那才是我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