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之三
(2008-11-21 16:51:57)
标签:
文化 |
佛光山的教育是深具啟發性的,其中「立德」、「立品」、「立言」、「立行」與佛家人的「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坐如鐘」均是靠己身去修為。我在學校除了接受校方教學外,平時也得靠本身去自修做礸研的功課,可千萬別小看自修的功力,即使靠自修去做功課也要帶著敬業的心,從中自會得到收獲。因此佛光山在晚間七點至九點,會給我們兩個鐘頭的自修時間,靠自己啟發智慧。經過多年,我總算明白了什麼叫自修,因為懂得自修的人,在處於眾多資訊裡,其成绩已常常超越了學歷之外。
我就在什麼都不懂的情形下,去學習去模索,這當然會有些辛苦,但我認為只要用心就好,而收獲已不在我的範圍內。目前自己以立起急追的姿態出行,也不知在人生收場時積分會如何,但我只能利用現有的時間,全力發揮礸研的空間,把該做的部份,高高興興的去完成,只叫自己莫走寶山一趟空手而回就好;至於業力、輪迴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高深的不知叫我如何去說才是,暫時不表。
什麼叫智慧呢?這是高於聰明又高於精明的一種思想,也只有誠心使用智慧的人,才具有真智慧的光輝。如果要我來形容智慧這兩字,嗯,不如用清蒸包子來比喻好了,一般人也知道和麵有涼水、溫水方式,麵粉也有生、熟之分,總之和成麵團後,將其捍成麵皮,而包子中間的餡重要性在於「立德」、「立品」、「立言」、「立行」,合成後放在籠內,「經過時間」的蒸煮,熟了、軟了,呈現世人的是一個可口的包子,可口的包子不在外觀,而是令人心服口服行徑一致的內涵,有內涵的行德,口碑自然盛行遠播!
今日遠近遐聞的「星雲大師」,就是我口中昔日身為佛光山出家人的院長,大師的智慧讓我佩服,他一生的付出早就懸空於世了,我認為大師的智商已高到不在智商的行列。只要見聞他面對群眾所到之處的演講,令世人聽了為之讚嘆;他將所有時間,用在推廣文化方面的不餘遺力,在其身邊敬業的佛弟子皆能證明;若以管理眼光去看,他超越的感觀列瞻為首,大師種種優秀之點,在此無法細數,我只能說,他是少有的统理奇才,又是啟智的光芒人!
人生八十才開始,大師智慧隨著年歲而增長,因擅用時間寫書,多年來無論多忙,他總是在忙中出了專籍,本本書中深具慧言智語,讓大家受惠,也讓我們看到大師的才智,正全數發揮到極至!
2005年再回佛光山時,已是三十年後的事,環視佛光山的新景觀,當然取代不了存我心中的舊時風貌;而我聽聞大師身邊有數千名佛弟子,培育了無數碩士、博士、學士,這一點我並不覺得詫異,因為當年大師以遠瞻的眼光來看我,對母親說,春龍是可造之才,未來願意培育到日本深造獲致更高的學位,為佛門製造一個在家人去宣揚佛法。
而學歷對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我認為人在貴於知本、要有良知,當年我在佛光山就讀時,院長正用他的羽翅竭盡所能讓我們安樂讀書,我當然深明書讀來不易,但是愚昧如春龍者,卻選擇只要一個充實的人生而已,而我的人生路就在自己踏出山門那一刻開始,已急轉彎支行到另外一條線上了,因此,我知大師在教育英才方面的不遺餘力,我是可做證的。
春龍並非完人,但智慧淺薄的我早已獲益良多,一直以來因立志不夠,僅能秉持謙虛之心,去面對來自各方不同的挑戰;我只希望在人生路程裡,以不過不失的行徑持續修行(修改行為)。多年來,春龍心中感恩大師曾有的栽培之意,對我來說,這樣就足夠了,若論及學歷,我只能這樣說,自己是佛光山最不成才的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