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瓷大花碗
在我家的碗橱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花碗。碗是粗瓷的,灰白色,碗口上有一圈深蓝色的边,周围画着四朵蓝色的小花。论个头,它比一般的碗大,又比海碗小,趋于二者之间,我们这里都习惯管这种碗叫二碗子。提起这个粗瓷大花碗,可真是话长了,它曾跟随我已经有27年之久了,其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986年的4月7日,是我从乡文化站转干后被调到县委宣传部上班的第一天。因为我没有自带餐具,那天上午,我就到土产门市部买了两只碗,一个是平常用的那种细瓷红花的吃饭碗,另一个就是这个粗瓷大花碗。当时买这个碗,有一个目的,因为我爱喝汤或粥,想弄个大一点的碗,以便在盛稀饭时能多盛一些,仅此而已。自从我有了这个粗瓷大花碗,每天去机关食堂打饭就用它来盛粥或汤,用小碗盛菜和馒头等。还别说,这个大碗还具有特殊的用处。有一次星期天,我需要加班工作,我哥哥家的两个孩子和我的儿子非要跟我一同到县城来玩。中午吃饭打菜的时候犯难了,四个人的菜就两只碗,怎么盛啊?我急中生智,用大碗来盛菜。于是,我打了三份菜,都放到粗瓷大花碗里,装得满满的,碗中间都冒了尖。当时我想,真多亏了这个大花碗,要不还真不好办。用粗瓷大花碗吃饭,还有可以占一些小便宜的时候。每年冬季,由于天气寒冷,食堂隔三差五的要汆羊肉丸子来御寒。一般情况下,每份丸子汤一块钱,但丸子有数,汤不限量。具体地说就是每份丸子汤里的丸子个数是固定的,一样多。但盛汤的时候就不平均了,而是依碗的大小,盛满了为原则。这样我的大花碗就派上用场了,每次都能比用平常碗来打饭的多盛一勺丸子汤。有时别人就开玩笑说:“还是用你这个大碗沾光啊。”
1987年5月,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我考上了市委党校大专干部培训班,需要脱职学习两年。开学的时候,我又把那个粗瓷大花碗带去了。我们全班共42个同学,其中大部分都是市区的,各县去的仅占大约三分之一。吃饭的时候,我仔细一看,不论男女,也不管岁数大小,他们用的餐具各显其能,有用铝饭盒的,有用不锈钢小盆的,还有用我说不出具体叫什么名字的餐具的。唯独我,用的是一个粗瓷大花碗,那可真是蝎子的巴巴独一份。时间长了,同学们都熟悉了,有的同学就说:”老杨,快把这个破碗扔了,买个新的吧。”我说:“用它我已经习惯了,不挺好吗,我就愿用它。”就这样,一日三餐,大花碗都陪伴着我,一用又是两年。
1989年11月,按着国家当时的有关政策,为了把老婆孩子转成非农业户口,我被调到基层的一个乡政府工作。临去时,我又没忘带着那个粗瓷大花碗。这次一去就是14年,一直到我退二线后,才把它带回家。在乡政府工作期间,我的粗瓷大花碗曾莫名其妙的丢失了三天,可三天以后,它又悄悄的回来了,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机关食堂有个专供用餐人员存放餐具的厨子。每次吃完饭后,各自把餐具洗刷干净后都放到橱子里,下次吃饭的时候自己再去拿着用。不料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去橱子里拿碗,忽然发现我的那个粗瓷大花碗不见了,找遍了整个橱子里也没找着。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问做饭的师傅,也说没看见是谁给拿走的。顿时,我很纳闷,谁把这个人人看了都不愿意用的碗给拿走了呢?心想,如果找不到了,还真怪可惜的,它毕竟跟了我十四五年啦。在我的心目中,这个大花碗与我似乎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似的,十分难以割舍。说实在的,一连几天我都闷闷不乐,为丢失了这个粗瓷大花碗而感到惋惜。可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在我的大花碗丢失了第三天中午,我去食堂打饭时,突然发现那个粗瓷大花碗又出现在橱子里,这简直让我难以置信。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有人和我开玩笑,还是有人故意······嗨,管它呢,只要这个大碗没丢,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去吧。于是,我的心情又恢复到了从前,且有点沾沾自喜的感觉。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我由一个科员晋升为副科,又有副科升为正科,并且调换了好几个单位,可不论职位怎么变,也不论走到哪里,我吃饭用的餐具始终没变,还是那个粗瓷大花碗。不过,小碗已经换过三次了,有的是因为摔破了,有的是弄丢了。有些老同事不止一次地对我说:“都什么年代了,快把你这个吃饭的家伙换换吧。”我说:“它跟着我南征北战快二十年了,我舍不得啊。”
粗瓷大花碗,是我正式参加工作后就买的,他一直陪伴着我,走过了几十年人生历程。我常常在想,这个大花碗真有点像我的性格,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结实牢靠,虽然样子老瓷粗,但用起来实惠。你说,我怎能把它丢掉呢。我要一辈子留着它,用它。而每当我用它的时候,就又回想起了工作时的那些美好往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