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剧交响情人梦玉木宏瑛太竹中直人娱乐 |
分类: 日本影视 |
低音大提琴手小樱,由于父亲公司的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累累,生活贫困,为了喜爱的音乐,不得已,终日打工,以至于没有时间练习大提琴。被竹中直人扮演的音乐大师休得列杰曼任命为S乐团副指挥的千秋,认为小樱这样忙于打工,疏于练习不如退学。而听到千秋严厉的批评后,小樱也流泪夺门而出,缺席了次日的练习。经过野田妹的劝说,以及千秋自己的反省,他没有站在小樱(穷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于是千秋、野田妹、峰、真澄一行四人前往小樱家打算劝小樱回乐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樱家虽然富丽堂皇,但是各种物品全被贴上了抵债的标签,更让人惊讶的是,小樱的父亲虽然五音不全,但是却秘密收藏了数十把价值不菲的古董小提琴。面对千秋是小提琴重要还是女儿重要的质问,听到女儿喜欢大提琴(因为拉大提琴很帅……)并梦想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伟大理想后,父亲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的珍藏,不但生活恢复了以往的水平,而且公司经营也步入了正轨,原来在他的众多藏品中,有一把是被诅咒了的小提琴。
第三集依旧保持了搞笑的漫画风格。身材娇小的小樱,背着比自己还高大的大提琴,到处奔跑,生活所迫拼命打工,见到沾了沙子的饭都能狼吞虎咽。小樱和野田妹一起去千秋那里蹭饭,小樱一口就把一盘意大利面给吃掉了,真是令人汗颜。大师之所以要收千秋为徒,居然是因为千秋帅,和他在一起可以轻松的把妹,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千秋去夜店找大师的时候,大师身边的小姐们都被帅气的千秋所吸引,从而使得大师离开了S乐团。
大师发现了千秋的指挥才能,同时也暗示他有些东西很重要,但是他没有发现。虽然大师选择的都是音乐学校里的差生和奇怪的人,但是听了一次大师指挥之后,加上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让千秋明白了,交响乐团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虽然里边的演奏者各有不同,但是指挥的职责就是把他们能够整合在一起,大家演奏时心心相通,齐心合力,才能有所作为。千秋的天才也在本集再次展现,对于音乐的领悟和解读能力,对于各个乐手的差错心知肚明,大家虽然不甘心被他批评,但是却又不得不折服于他的音乐才能。以致练习结束后,纷纷向千秋请教演奏上的问题,最后居然发展到任何问题都向千秋咨询,恋爱啦,生活啦等等,让千秋无可奈何。而千秋的做饭才能居然遭到了野田妹的批评,说他做的味增汤没有之前的好喝,我汗……
大师离开S乐团,目的肯定不是单纯的因为千秋在夜店抢了他的风头,我想可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激发S乐团团员们的潜力和千秋的潜能,而S乐团的各位团员也因为都是第一次加入乐团,因此倍感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峰的建议下,S乐团成为了Special的S乐团。相信后边的故事也会更加精彩,呵呵
千秋第一次站在了指挥台上,替代被打晕的大师指挥S乐团
大师在专注千秋的指挥,并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收千秋为徒
千秋去夜店寻找大师,结果被众多小姐所围绕,被大师深深地"怨恨"
A大调第七交响曲(1811-1812),Op.92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从1800年,《第一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一直到1808年《第六交响曲》问世,在8年时间内,贝多芬完成了交响征程上的六个脚印。虽然与才思敏捷的天才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交响曲产量远远不及前者,但是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值得咀嚼的内涵和哲理,蕴藏了属于作曲家本人的个性与才华。其实从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历程而言,从1800开始直到1809年,这10年之间,可谓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高峰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评价,都是如此。但是从1809年开始,贝多芬逐渐开始走向沉寂,以至于他的第七部交响曲,直到1812年才问世,与《田园》相隔了将近4年之久!大家或许要问,这段日子贝多芬在做些什么呢?
1809年5月,曾经被作曲家所崇拜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法军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炮声隆隆,战局紧张。贝多芬早年的先师海顿也在此时去世了。但贝多芬没有被战火所吓退,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创作出了包括《26号“告别”钢琴奏鸣曲》、《致爱丽丝》以及《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在内多部重要作品。当时维也纳的局势非常紧迫,侵略军的不断骚扰,货币的不断贬值让贝多芬的生活非常窘迫。好在1810年战局被平息了,维也纳恢复的往日的平静。但是贝多芬也就此陷入了一生中创作热情最低落的一段时间。
在介绍《第四交响曲》的时候,我们说到过贝多芬比较失败的爱情生活。在这时,经历了几年的甜蜜以后,恋人们逐渐远离了他,使贝多芬重新陷入孤独和寂寞当中,可以说这是贝多芬失去创作灵感以及动力的一个较大原因。其次,来自于耳朵疾病对他的折磨,其实当时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几乎让贝多芬完全丧失听力的程度。同时维也纳的经济萧条依然继续着,生活条件日渐艰苦,贝多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拖累。不少知心好友也在这段时间相继离开了贝多芬,或是因为去世,或是去往其他地方发展,这让作曲家的生活越加苦闷。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贝多芬在1810到1812年,只写出了几部并不成功的作品,数量寥寥无几。
不过从1812年开始,这头“音乐雄狮”开始复苏了!而复苏的标志则正是他的第七部交响曲!虽然这时候的贝多芬依然生活的不怎么愉快,但是这部《第七交响曲》却拥有非常独特的舞蹈风格,可见作曲家已经可以做到抛弃凡尘俗念对他思想的折磨和困扰,只要一沉浸在音乐创作中,他就可以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威力!
贝多芬是特立独行的,他也不想让自己作品风格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交响曲这个表现形式。在《第七》之前的四部交响曲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讴歌、青春的赞颂、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这时候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第一乐章,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优雅而欢快,充满一丝明亮。第二乐章是忧郁的小快板,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第三乐章,一上来就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不由得跟随他手舞足蹈,跳跃的热情一轮高于一轮!然后第四乐章上来了,舞蹈开始趋于疯狂,似乎有酒后起舞的味道,高潮迭起,让人感觉呼吸都会跟随急促起来!贝多芬用最迅捷、最激昂的手法,写出了这个十分出名的快板,似乎是天下无双的!
《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