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cai
aca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744
  • 关注人气:1,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56、梦见周公

(2022-07-04 04:56:09)
标签:

孔子

论语下酒

周公

大同

仰慕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56

梦见周公

 《论语下酒》156、梦见周公




    曹操有《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要学周公成大业,孔子对周公也是崇拜之至,《论语》记述了孔子年迈时的一段感叹——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公元前?~公元前1105年),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所以,孔子要说:《论语下酒》156、梦见周公“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无限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周公是孔子最为仰慕的人,他辅佐武王建立周朝,而且在武王去世以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待成王长大以后,将稳定的国家政权完整地交回成王。特别是在受到成王的冤屈以后,仍然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而周公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周礼》。孔子的儒家学派把周公的人格典范视作最为高级的典范,把周初的仁政作为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把周公制作的礼乐制度作为终生倡导的人生规范。儒家的“以礼修身、以乐养心”都是建筑周礼基础之上的。

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榜样,周游列国,都在推行周公之道,意图恢复周朝初年礼乐的制度。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周朝的末年,周公的礼法制度只停留在条文上,没有人去实质推行,更没人去遵照与奉行。孔子不遗余力,可惜好似丧家之犬得不到重用。孔子走投无路,四处碰壁,不能施展他宏大的的政治抱负。到了晚年,孔子只好回到自己家乡鲁国,开班教学,做了五年的“老师”。就在这五年的教学生涯里,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著作多多,而且教导三千门徒,使得古圣先贤的道统集大成,被继承与发扬。孔子“述而不作”,为后世留下很多典籍与历史的经验教训。正是孔子的不懈努力与孜孜不倦地追行周公,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后人竟把他推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应该说,孔子的对与人类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周公,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周公是孔子的导师,孔子自然会想着周公,梦见周公。尤其是在“明盛时梦见周公”会更多。事实上,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就以周公为榜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在盛年、壮年之时,孔子常常梦见周公。心里有周公,念念都想到周公的教诲,念念反省与改过,实践圣贤教诲。孔子一生是陪伴周公的一生,推行周公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生行仁,以仁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子一生立定志向,始终以仁为己任,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年的孔子,《论语下酒》156、梦见周公仍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孔子在嘴上在念叨着“我不复梦见周公”,但是其心恰恰是念念不忘周公,对其无力亲自去落实周公之道而感到遗憾与惋惜,进而发出由衷的感叹——寄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后人。最美夕阳红,人间重晚晴。孔子的晚年,依然有理想,有志气,有远见,有奋斗精神——勤学不辍,到了晚年还在学《易经》。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正像《康熙皇朝》中的一句歌词:“我真想再活500年!”。

孔子始终如一地仰慕周公、仰慕圣人,尽管到了暮年,依然不堕青云之志,的确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论语》中的这段语录,表面上是说“人老了,梦想不到周公了”,实际上正好相反,说明孔子人老心不老,他的心自始至终还是保持着初心——这颗初心自始至终跟周公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孔子嘴上说自己没有梦见周公了,这恰恰正好反映了他内心无限仰慕周公,只是感叹目前的社会无法实现周公之道而已。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想成真,息息相通。

孔子拜周公,周公有大同。大道通罗马,路遥脚力重。孔子在力行,他累了,也老了,但是初心依旧,理想依旧,雄心不死,鞠躬尽瘁。

一个圣人的皈依之路——令人肃然起敬!

 

 

20171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