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cai
aca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09
  • 关注人气:1,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才东坡(10)

(2025-07-02 08:23:07)
标签:

奇才东坡

大难临头

政治漩涡

宋神宗

王珪

分类: 师古亭

奇才东坡(10

 

  阿蔡

  网络

 

大难临头

 

奇才东坡(10)


 

对于王安石变法,苏轼始终站在对立面上,思想上始终不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路线上是有罪错的,尽管苏轼本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没有高度统一的思想觉悟,书生意气的苏轼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抨击新法的弊端。大名鼎鼎苏轼的议论自然引起了王安石的强烈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给苏轼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要弹劾苏轼。奇才东坡(10)为此,初出茅庐的苏轼感到京城的日子不好过,就主动上书请求到外地做官,想迅速离开这个政治漩涡与是非之地。

就这样,苏轼外放了八年。应该说,外放期间的苏轼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好像也远离了政治漩涡与是非之地。元丰二年四月,春风得意马蹄疾,苏轼来到了湖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吴兴)做知州。刚到任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把苏轼投入了监牢。这是怎么回事?

苏轼莫名其妙,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应该说,此时苏轼的政治敏感性实在是太差了——迟钝,最后还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搞蒙了!

这几年,苏轼一直在地方任职,没有仔细深入地去了解中央工作的政治背景,对当时朝政的局势很不了解,简直可以说是“闭塞”。苏轼不关心政治形势,不领会中央意图,不观测高层运作态势……这一切,都给苏轼的大难临头埋下了伏笔。

作为革新变法的领袖人物王安石,在苏轼外放近六年期间内先后两次被罢免了宰相。而作为反对派的领袖人物司马光,最后也彻底地回到了自己家,不问国事,闭门著书,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王安石离开了宰相的岗位,司马光不问朝政,那朝廷里头是什么人在活动呢?其实,权力中心活跃的人物大有人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人:

第一类,当然是宋神宗。这时候的宋神宗已经三十多岁了,早已经不是那个什么事都要征求王安石意见的小伙子。随着改革变法的不断推进以及改革进程中困难的不断增加,宋神宗已经变成了一个希望奇才东坡(10)“惟我独尊”,“以皇帝为中心”,而不是再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这样一个趋近中年的皇帝,他迫切需要树立皇帝的权威,建立以他为核心的统治中心。对宋神宗来说,全国上下、军民上下都必须紧密地团结在以他为核心的统治中心周围,同心同德,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去完成改革大业。

第二类,以宰相王珪为代表的当权派。这个王珪呢,历史上被人称为“三旨宰相”。什么叫“三旨宰相”?——请圣旨、接圣旨、传达圣旨也。因此,这个宰相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是惯于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谁的大腿粗就抱谁的腿……

第三类,就是王安石的门生,以及他提拔的新人。这类人物的代表有:权御史中丞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何正臣。这些人都是御史台的。那御史台主要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就是负责监察、审理、审讯、监督朝廷官员的机构,真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监察部。权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部长——李定就是领导。舒亶和何正臣则是监察部的官员,他们都是赶着革新和变法的潮流走上高位的。对他们来说,要牢固维持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地位,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摧毁和打击反对派的政治反攻,彻底阻止像司马光和苏轼这样的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卷土重来。 

在这里,像李定、舒亶、何正臣这一类人只不过是一些前台主刀的人物,而王珪则是个敲边鼓的军师,宋神宗才是平衡旧党人物和新党人物势力的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擅长吟诗作词的文人苏轼,尽心尽责在地方上为老百姓干实事,谋幸福。他压根儿也没有想到,一柄利剑已经悬挂在他的头上,而手握利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忠心耿耿为之献身的宋神宗!

宋神宗在年少的时候就有变法的志向。然而,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由于来自各方的政见不同,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他决定要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准备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李定、舒亶、奇才东坡(10)何正臣等人正是领会了皇帝的意图,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心跟着皇帝干革命。那么剑指何方,拿谁开刀呢?他们把目标锁定了苏轼。他们认为,苏轼是最为最合适的政治牺牲品。

道理何在?苏轼成为革新变法中的牺牲品,符合了御史台官僚设定的三个条件:

第一,枪打出头鸟。

在当时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中,苏轼的名气大,声望高。况且在苏轼的身边经常聚着一批文人学者,他们对于革新变法,对于朝政点点戳戳,发表了一些反对的言论,传递了影响很坏的负能量。如果扳倒了苏轼,也就扳倒了这批文人的主心骨。

第二,不叮无缝蛋。

苏轼就是一个有缝的糊涂蛋,因为他确实写过一些抨击新法的诗文。 

苏轼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做地方官,可他写了很多反对革新变法的诗文,也发表了不少“反动”的言论。苏轼在地方,尽管远离朝廷,可他声音太大,是个大喇叭。如果把苏轼扳倒了,也就等于就把这只大喇叭给堵起来了。 

第三,冷水浇死灰。

苏轼是奇才,很有重返朝廷任职的趋势,必须严防他在政治上死灰复燃。虽然宋神宗很不满意苏轼反对新法的政治态度,可对苏轼的奇才还是非常欣赏的,因而也十分注视苏轼在地方上的表现,连徐州抗洪抢险的业绩都得到了宋神宗的嘉奖。另外,苏轼在地方上的政绩可嘉,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一时里大有重新回到朝廷任官的趋势。对于李定舒亶等人来说,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他们决不会让苏轼这样的人再次回到朝廷,因而不但想把苏轼扳倒,再踏上一只脚,还想立即置苏轼之于死地,叫他永世不得翻身。这样做,就使得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会失去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奇才东坡(10)起码要失掉一员大将,这对于巩固自身的地位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就要拿苏轼来开刀——大刀向苏轼们的头上砍去! 

一场政治阴谋已经酝酿成熟,一柄利剑已经悬挂在头顶,一把大刀正在砍向苏轼的头颈……

苏轼,你是奇才。你看到黑色的帷幕已经拉开了吗?你感觉到冷飕飕、阴森森的北风已经吹来了吗?你知道,你的大难已经临头了吗?

 

2017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