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行》之七:织金溶洞(16)

标签:
织金洞织金蜡染傜斑布蔡群歪梳苗 |
分类: 轮纹晴 |
《黔之驴行》之七
织金溶洞(16)
文/图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过 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蜡染艺术作品和蜡染旅游工艺品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织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织金歪梳苗蜡染较好地保存了传统蜡染的精髓,象活化石一样记录了中国传统蜡染工艺的原始形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意涵,记录着歪梳苗的祖先、承载着他们的崇拜与信仰、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向世人展示着古老蜡染艺术的真谛和现代艺术生命的延续。
歪梳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因妇女梳歪髻,上插一柄彩绘木梳而得名。自古沿袭着“自耕自食,栽靛植棉,纺纱织布,浸染剪裁,蜡扎挑绣”的生活习俗,保持着蜡染传统工艺。
织金歪梳苗人制作蜡染所需的材料与工具主要包括布、画蜡刀、蜡、熔蜡器、染料、洗涤剂等;制作工序大致分为5 道:布料脱浆处理、画蜡、染色、脱蜡、后整理;蜡染作品只有蓝、白2 个颜色,且蓝色没有深浅之分,一律为普蓝色(歪梳苗称之为“青色”),蜡染风格极其古朴素雅。
贵州织金官寨乡大寨村妥倮蔡群蜡染,是蔡群女士经过多年实践创作,结合苗家传统的蜡染技术工艺,适当引用时尚元素精心设计制作的精美蜡染工艺品,其作品已连续两年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中荣获一等奖。蔡群蜡染为全手工精心制作,每幅作品均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藏品,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文物收藏家的靑睐与好评。
到了织金,有机会去看看织金歪梳苗蜡染,喜欢的话,买一块带回去研究研究,也可以留作纪念吧。
最后,还是回顾一下织金洞风景区,别扯得太远了:
2002年,织金洞风景区开始申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1月,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并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06年1月8日,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2011年,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成立。2012年11月,《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2-2025)》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2013年5月,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启动“中国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2014年1月15日,获得中国201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资格。2015年9月1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好了,贵州之旅第一站马上要结束了。等待机会,阿蔡会再来贵州的!
朋友们,再见!
驴友们,旅途快乐!!!
201510
难忘贵阳,请记住这枚城市徽章
大雪压青松,雪重色愈浓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看看她梳的头,你就会明白“歪梳苗”
歪梳苗美女,风采依依
蜡染的名牌包
晾晒蜡染布